[发明专利]减少激光闪光法有限脉冲时间效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3740.6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3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陶冶;杨莉萍;雒彩云;钟秋;徐子君;章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姚佳雯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激光 闪光 有限 脉冲 时间 效应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热物性测量的技术领域,涉及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激光闪光法有限脉冲时间效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的反映和标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合成制备和加工技术,并且必须结合对材料性质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才能满足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的需要。
热过程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物理过程,热物性数据不仅是衡量材料能否适应具体热过程工作需要的数量依据,而且是对特定热过程进行基础研究、分析计算和工程热设计的关键参数,它还是认识、了解和评价物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
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方法原理是在1961年由Parker等人提出的,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出现了激光技术以后,用脉冲激光器作为加热源,该方法已发展成为当前测量材料导热性能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激光闪光法。据估计约有75%以上的热扩散数据都是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而且,国内外均已采用该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导热性能的标准方法,如:ASTME1461、ISO13826、BSEN821-2、JISH7801、GB/T22588、GJB1201.1等。
闪光法是基于Parker原理进行测量的,其基本物理模型是在一个四周绝热,厚度为L的薄圆片试样的正面,辐照一个垂直于试样正面的均匀的脉冲能量,测出在一维热流条件下试样背面的温升曲线,进而求出其热扩散系数;具体的,Parker原理如以下所述。
若试样任意点x在开始时的温度分布为T(x,0),则在任何时间t的温度分布T(x,t)应为:
如果激光作用时间(即激光脉冲宽度)τ0→0,能量只作用在试样正面(x=0)到离正面极小的距离g内,则κ=g/L→0,可得到经典的闪光法计算公式,求得热扩散率α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