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滑锁止功能的车辆用差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03078.4 | 申请日: | 2015-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2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素兰 |
| 主分类号: | F16H48/22 | 分类号: | F16H48/22;F16H48/34;F16H48/285 |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滑 功能 车辆 差速器 | ||
本发明属于差速器技术领域,涉及具有防滑锁止功能的车辆用差速器,底壳的上侧设置有齿轮一及齿轮二,齿轮一和齿轮二与中壳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有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三及与齿轮三啮合的齿轮四,齿轮四与齿轮二啮合,齿轮二的上端面上的光轴部上滑设有锁止盘、安装部上固定连接有制动盘、轴肩上套装有顶壳,制动盘与锁止盘之间通过锁止齿锁合,顶壳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锁止盘的锁止块相配合的锁止槽,顶壳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下轴肩上滑设有环形的吸盘、中轴肩上套装有电磁铁,吸盘与锁止盘通过螺杆固定连接,锁止盘与顶壳之间周向均布有复位弹簧,优点是:螺旋齿传动不打滑,电磁铁将差速器锁合在不差速状态,利于车辆驶出坑洼,适用于车辆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差速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防滑锁止功能的车辆用差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中,车轮对路面的相对运动有两种状态——滚动和滑动,其中滑动又分为滑转和滑移两种。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直行时,因两侧车轮在同一时间内移过的曲线距离不同,如果两侧驱动轮仅用一根刚性轴驱动,则二者角速度必然相等,必有一侧车轮边滚动边滑移,另—侧车轮边滚动边滑转,而车轮对地面的滑动,将使汽车转向困难,动力消耗增加,加速传动易使某些另件和轮胎磨损。所以,应尽可能避免产生之,目前的差速器大都是由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通过一个差速齿轮系统——差速器分别驱动汽车的两侧半轴和驱动轮来解决此问题。现有的许多类型差速器在结构和性能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没有锁止功能;具有锁止功能的差速器在坏路面行驶时,当左、右或前、后驱动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条件相差较大时,如有一个驱动车轮接触刭泥泞或冰雪路面时,即使另—个车轮是在好路面上,汽车往往仍不能前进.这是因为大多数差速器具有平均分配扭矩的特点,使该车轮分配到的扭矩只能与传到滑转的驱动车轮上很小的扭矩相等,而牵引力太小的缘故。为了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应采用当一个驱动轮滑转时,差速器有锁止全部扭矩去传给不滑转的驱动轮的功能,以便利用这个驱动轮的附着力产生足能牵引力使汽车继续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滑锁止功能的车辆用差速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具有防滑锁止功能的车辆用差速器,包括底壳和连接在底壳上的中壳,底壳的上侧设置有齿轮一及与齿轮一同轴线且间隔设置的齿轮二,齿轮一和齿轮二与中壳之间的空腔内轴对称的设置有一对与齿轮一啮合传动的齿轮三以及与齿轮三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四,齿轮四与齿轮二啮合传动,齿轮二的上端面向上延伸有轴径依次缩小的光轴部、安装部和轴肩,光轴部上滑设有锁止盘,锁止盘上端面的内侧环设有上锁止齿、外侧间隔设置有锁止块,安装部上固定连接有制动盘,制动盘的下端面设置有与上锁止齿相啮合的下锁止齿,齿轮二的轴肩上套装有顶壳,顶壳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锁止块相配合的锁止槽,顶壳的上端面向上延伸有轴径依次缩小的下、中、上轴肩,下轴肩上滑设有环形的吸盘,中轴肩上套装的外壳内设置有吸合吸盘的电磁铁,吸盘与锁止盘之间通过贯穿顶壳上的通孔的螺杆固定连接,光轴部和下轴肩上均设置有锁止盘与吸盘同步轴向移动的间隙,锁止盘与顶壳之间周向均布有电磁铁断电后使得锁止盘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
上述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齿轮四上相互啮合传动的齿均为外设的螺旋齿。
上述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设置有间隔套。
上述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定位销。
上述锁止块和锁止槽对应设置有三个或四个以上。
上述锁止盘和顶壳相对的面上周向间隔设置有三对或四对以上的凹槽,所述的复位弹簧对应设置有三个或四个以上并对应顶接在锁止盘和顶壳相对的凹槽内。
上述螺杆的外径小于顶壳上的通孔的内径。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素兰,未经陈素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0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