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评价疫苗疗效的细胞免疫学检测试剂盒及其储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2998.4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宾;李超凡;周晨亮;周娴;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价 疫苗 疗效 细胞 免疫学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储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价疫苗疗效的试剂盒、以及所属试剂盒的储存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细胞免疫学检测进行疫苗疗效评价的试剂盒、以及所述试剂盒的储存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预防性疫苗的评价手段相对简单,主要以跟踪随访队列为主,评价抗体水平及人群保护效力,如流感疫苗、乙肝预防性疫苗、天花疫苗等等。在对预防性疫苗作用进行综合评价中,常常以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滴度作为一个核心指标,而近十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加强,特别是新型细胞免疫评价技术的发展,预防性疫苗的评价也开始触及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细胞——T细胞,如预防性的流感、天花等疫苗的效果研究中,除了检测了IgG之外,也对T细胞所表达的少数细胞因子IFN-γ、IL-2等进行了检测,由此来推测疫苗的长期影响和保护效果。
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已覆盖了多种类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在治疗性疫苗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诸多瓶颈,以致于目前仅有4种治疗性疫苗获得成功上市。瓶颈之一就是尚未找到一种在临床研究的早期,可以用来预测疫苗临床疗效的普适的免疫学替代终点,如预防性疫苗评价的替代终点——中和抗体。由于缺乏这一普适的替代终点,使得目前治疗性疫苗的评价不得不依赖于临床治疗后最终的疗效,而临床疗效的获得要求大样本,以及长时间、耗力、耗经费的IIb或III期临床试验,一旦所选择的剂量、用法或策略存在不足,即便治疗性疫苗本身确实有效,亦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评价,从而大大地延迟此类产品的上市,甚至扼杀了这类技术和产品。
如今,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和各种关键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但对于治疗替代终点与最终临床效果平行评价方法学的研究,国内外仍属空白,从治疗性疫苗问世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完善的评价手段出现。目前临床评价治疗性疫苗主要在 于受试者临床表型的变化、治疗性疫苗所诱导产生的抗体以及相应免疫记忆能力,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针对于所研发治疗性疫苗的有效与否给予初步的结论,无法从治疗性疫苗对于免疫系统整体影响的评价来预测其治疗效果,更无法从本质上解释受试者治疗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
治疗性疫苗对于免疫系统的整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类免疫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影响方面。但此类评价的细胞免疫学指标国内外研究尚处于初期,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对研发的治疗性疫苗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何从特异性细胞免疫学水平上,通过免疫细胞上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治疗性疫苗的评价是现今研发领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对于评价体系的摸索,目前研究最多的治疗性疫苗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HIV的治疗性疫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不断的失败中摸索前进,对于HIV的治疗性疫苗评价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最初的评价为能生成广泛的HIV包膜特异性中和抗体,及病人病毒量、CD4+T细胞数量的变化等HIV临床表征的评价,却无法从免疫学角度预测疫苗的治疗效果,解释治疗性疫苗有效或失败的原因,以及以后的改进方向问题,从而大大地延迟此类疫苗的上市,甚至扼杀有效疫苗探索。随着HIV病毒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的HIV疫苗诱导的保护重点是CD8+T细胞的反应,因而在评价临床疫苗的过程中开始涉猎CD8+T细胞单一表达功能性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等的评价,但是这种评价也是不全面的,而且如果分别独立地进行多种指标评价将在极大程度上消耗珍贵的临床样品。
伴随免疫学及病毒学的进一步发展深入,在疫苗的评价中逐渐认识到从单一的某一群淋巴细胞或者是某一种细胞因子并不能全面和系统的评价疫苗产生作用的方式及成败的原因。于是在HIV疫苗的临床评价方面,在受试过程及后期随访过程中,利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技术对血液中CD8+T细胞表达所有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总体评价,与相关临床表型相结合,找出多能性的一种或者几种类型的CD8+T细胞亚群作为疫苗效果预测评价指标,已成为HIV疫苗评价的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并被逐步地应用于正在开发中的结核治疗性疫苗、乙肝治疗性疫苗、肿瘤治疗性疫苗等的评价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2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