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02212.9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强;孙慧广;马芳;王成城;徐雷;李嘉仪;孙惠丽;刘秀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 地址: | 15002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r4mo4v 高温 轴承钢 碳化物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钢中碳化物相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残余奥氏体在热力学上为非稳相,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是因为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与钢中其他相相比其比容最小。当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或分解为其他相时,将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的结果使没有转变的奥氏体受到压应力的约束,而不能继续转变,成为残余奥氏体。由于残余奥氏体不稳定,当压应力受到缓解,或者局部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出现拉应力,或者温度变化等都会引起残余奥氏体向更稳定的组织转变。轴承零件热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多少,会对轴承零件后续的磨加工及使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在零件磨削加工、使用、甚至较长的存放过程中,都会出现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使轴承零件的体积发生变化,且该变化大小和方位是不确定的,严重时会使轴承精度超出标准要求,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近几年的用户返厂轴承的分析中多次出现轴承零件尺寸超标现象,重点表现在8Cr4Mo4V材料的轴承零件上,经分析尺寸变化较大的零件残余奥氏体含量都较高。X射线衍射(XRD)方法是经典的检测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方法,国家标准GB/T8362-1987中有具体规定。奥氏体的含量一般采用铁素体(或马氏体)的峰强与奥氏体峰强比对的方法计算获得。
在具体应用此方法测试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受钢中碳化物相的影响,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的衍射峰叠加重合,直接比对方法由于计算时不考虑碳化物的比例,结果误差较大,碳化物含量的准确测定是x射线衍射法准确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基础,碳化物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控制轴承钢中碳化物含量、准确测定残余奥氏体含量及提高轴承钢疲劳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轴承钢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冶金质量、零部件疲劳寿命方面,鲜见在高温轴承中碳化物的定量测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测定8Cr4Mo4V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受钢中碳化物相的影响,结果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含量的测定方法。
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的测定方法如下:
一、称量8Cr4Mo4V高温轴承钢材料的重量,用m1表示;
二、在温度为-8~0℃、反应电压为1.0~3.0V、电流为0.1~0.9A、电流密度为0.1~0.049A/m2的条件下,将8Cr4Mo4V高温轴承钢材料浸入电解液中反应14min~30min,然后称量8Cr4Mo4V高温轴承钢材料的重量,用m2表示;
三、称量滤膜质量,用m3表示,然后将电解所得的阳极沉淀物进行超声、清洗、抽滤收集,称量干燥后的滤膜质量,用m4表示,采用公式m5=m4-m3计算得出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的质量;
四、采用公式:G=m5/(m1-m2)×100%,计算得出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的含量;
步骤二中所述的电解液由质量浓度为5%的盐酸、质量浓度为2%的柠檬酸和丙三醇组成,其中盐酸、柠檬酸与丙三醇的体积比为2:1:1。
本发明的解决了现有方法测定8Cr4Mo4V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受钢中碳化物相的影响,结果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能够准确的得出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验一中8Cr4Mo4V高温轴承钢材料试样的金相照片;
图2是实验一中干燥后的滤膜上碳化物的SEM图;
图3是实验一中干燥后的滤膜上碳化物的SEM图;
图4是实验一中干燥后的滤膜上碳化物的SEM图;
图5是实验一中干燥后的滤膜上碳化物的能谱分析图;
图6是实验一中干燥后的滤膜上碳化物在XRD衍射仪下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8Cr4Mo4V高温轴承钢中碳化物相的测定方法如下:
一、称量8Cr4Mo4V高温轴承钢材料的重量,用m1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2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