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像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01907.5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真保晃;横山修;米洼政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万利军;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虚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从视频投影机投射的图像作为虚像被观看的平板投影 式显示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式显示器具有透明杆以及透明板(slab)、 视频投影机和2个镜体。
透明板具有下述结构:通过折射率被选择的糊剂而层叠的多个浮法玻 璃受研磨而成为立方体板,在糊剂与玻璃之间所形成的界面配置为,相对 与水平呈45°。透明杆与上述透明板同样地形成,但该杆具有与透明板的 厚度尺寸相对应的大致方形的截面。视频投影机经由上述2个镜体以相对 于上述透明杆的杆轴不平行的角度将形成图像的光线向透明杆出射。
这样的投影式显示器中,入射到透明杆内的光线,在该透明杆内沿杆 轴行进。而且,在内部行进的光线,在糊剂与玻璃的界面部分地被反射而 沿垂直方向向外部出射,由此,从透明杆入射到透明板内。另外,入射到 透明板内的光线与透明杆同样地,在各自的上述界面部分地被反射,光线 从该透明板的与各界面相应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出射。而且,通过观察者位 于该光线的行进方向上,而能够观察到由该光线形成的图像。即,由视频 投影机出射的光线的出射位置,通过透明杆而在垂直方向上扩展,通过透 明板而在水平方向上扩展。
这样的投影式显示器例如适用于平视显示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909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式显示器,如例如被应用于平视显示器 的情况那样,在观察位置固定、用于仅对焦于作为虚像的显示图像的用途 的情况下没有问题。
但是,在上述透明板的构成中,一部分光在上述界面反射而到达观察 者的眼睛,所以在从任意观察位置观察该显示图像的用途中,就存在下述 问题:容易识别到透明板的存在,界面的存在以及界面间的间隙重叠于显 示图像而容易被识别为噪声。
具体而言,上述透明板中,每次在上述界面发生反射,经由该界面出 射的光线整体的辉度都降低。因此,在透明板内的光线的行进方向上,在 上游侧界面反射的光线的辉度与在下游侧界面反射的光线的辉度不同。由 于这样的辉度差异,存在各界面的存在以及界面间的间隙容易被看到、进 而隔着透明板所观察的图像劣化这一问题。
由于这样的问题,希望实现能够抑制图像的劣化的其他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图像的劣化的虚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导 光体,其使经由第1入射面入射于内部的显示光束反复进行内面反射而向 从所述第1入射面离开的第1方向侧行进,并且使所述显示光束的一部分 光从作为与外部的界面的至少1个面且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出射面 的各个区域出射到外部;对入射的光进行衍射而使之入射于所述第1导光 体内的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和对从所述第1导光体入射的光进行衍射的 第1出射侧衍射光栅。
此外,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既可以配置于与第1入射面相对的位置, 也可以配置于与该第1入射面相反侧的第1导光体的面相对的位置(夹着 第1导光体而与第1入射面相对的位置)。
在前一种情况下,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可以包括透射型衍射光栅而构 成,由该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衍射后的显示光束,经由第1入射面入射于 第1导光体内并在该第1导光体内行进。即,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成为对 入射的光进行衍射而使之经由所述第1入射面入射到所述第1导光体内的 透射型衍射光栅。
在后一种情况下,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可以包括反射型衍射光栅而构 成,从第1入射面入射到第1导光体内的显示光束,入射于第1入射侧衍 射光栅而被衍射并在第1导光体内行进。即,第1入射侧衍射光栅成为对 从第1导光体入射的光进行衍射而使之入射到第1导光体内的反射型衍射 光栅。
另外,第1出射侧衍射光栅也同样地,既可以配置于与第1出射面相 对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与该第1出射面相反侧的第1导光体的面相对的 位置(夹着第1导光体与第1出射面相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1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填充空隙沟槽和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储能元件的封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