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99965.9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卢亢;陈锦涛;李婷;何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44;A61N2/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郑永泉;李志强 |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疗 抗菌 止血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磁疗抗菌止血敷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成分构成:海藻酸盐0.5~4份,壳聚糖0.5~6份,交联剂0.5~4份,永磁铁纳米粒0.1~2份,纳米二氧化硅0.5~4份,生长因子 0.005~0.5份。本发明提供的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可快速止血、抗菌消炎、促进伤口的愈合。该敷料制备工艺简单,该方法制备出的敷料稳定性好、携带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能长期储存电荷或是保持极化状态,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影响人体的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等分子的磁矩取向作用,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增加,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目前静电或是磁疗大多数用来治疗骨伤、关节等症状,用于临床伤口护理的比较少。
壳聚糖、藻酸盐等是天然的活性生物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而且具有抗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具有抗菌活性,而且具有吸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医用材料。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活性因子,能够促进皮肤和黏膜创伤面的愈合,减少疤痕挛缩和皮肤畸形增生,加速角膜、皮肤等表皮创伤的修复。此外,生长因子还可以促进皮肤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细胞的分裂和增长,促进透明质酸和糖蛋白的合成,起到嫩肤的作用。
目前临床中用来治疗创面、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疤痕的产品大多是单一的功能敷料或是敷料与药物的联合使用。单一的功能敷料与传统的敷料相比,具有一定的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但是效果有效。药物虽然效果比较显著,但是药物容易使人产生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而且皮肤表层对药物的吸收有限,大大降低了药物的效果。将具有磁疗功能的物质添加到功能性的敷料中,将物理疗效与生物敷料的疗效联合起来,用来治疗创面、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疤痕、抗菌等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将具有磁疗功能的物质添加到功能性的敷料中,将物理疗效与生物敷料的疗效联合起来,治疗创面、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疤痕、抗菌等,通过该敷料的磁疗作用增加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液的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刺激细胞生长、发育,减少疤痕,修复受损细胞,嫩滑皮肤;同时具有吸收渗血、抗菌、止血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疗抗菌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磁疗抗菌止血敷料中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可以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的空间网状结构,将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包裹其中,然后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微颗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磁疗抗菌止血敷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成分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大于95%,分子质量为10000~20000Da。该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抗菌性及可吸收降解性。
优选的,所述的交联剂为氯化钙。可以将海藻酸盐、壳聚糖及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包埋起来,制备成微球颗粒,该颗粒可以快速吸收渗血渗液,发挥止血、抗菌、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永磁铁磁纳米粒为钕铁硼磁铁粒,磁场强度为0.15~0.35特斯拉。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孔径为20~80μm。不仅可以吸附永磁铁纳米粒,制备磁性介孔二氧化硅,通过磁疗作用增加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液的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而且可以吸附大量钙离子,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99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