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节能动力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9721.0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华;董广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华;董广臣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1/12;H02K1/32;H02K9/19;H02K1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杨彪 |
地址: | 272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动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确切地说是一种全节能动力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动机具有以下不足:1、能耗大效率低,大功率的电动机均体积庞大,沉重难以搬运;2、散热效果差,易发生电动机过热损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节能动力机,它能耗小效率高,且具有独特的水循环散热系统,可杜绝电机被烧坏的情况出现,从而,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全节能动力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定子和转子,其特征在于:转子结构如下:包括转轴,转轴的外周安装转子骨架,转子骨架的外周均匀安装数个电磁铁,电磁铁的数量为4n,n是正整数;所有电磁铁共分为两组,相邻的两个电磁铁为异组,间隔的两个电磁铁为同组,每相邻的两个电磁铁之间各设置一个永磁体支架,每个永磁体支架的外侧各安装一块永磁体,每个永磁体支架的内侧各设有一个支撑件与转子骨架连接,永磁体支架和支撑件均为隔磁材料;转轴的外周安装第一环形水管和第二环形水管,每个散热盒上各设有一根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所有的第二水管与第二环形水管相通,所有的第一水管与第一环形水管相通,转轴上设有第二水道和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的一端与第二环形水管联通,第一水道的一端与第一环形水管联通;每个电磁铁由一组导磁片、一个散热盒、一个第一线圈组和一个第二线圈组连接构成,每组导磁片由数片导磁片依次排列构成,散热盒的外周安装一组导磁片,散热盒与同组的所有导磁片的孔配合,同组的导磁片外周绕缠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的缠绕方向相反;转轴上安装多通路导电滑环,多通路导电滑环的一个通路通过导线与第一组电磁铁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组电磁铁的第二线圈组连接,多通路导电滑环的另一个通路通过导线与第一组电磁铁的第二线圈组和第二组电磁铁的第一线圈组连接;转轴上安装转盘,转盘的外周均匀设有数个凸块,凸块的数量为2n,任两个相邻的凸块之间各构成一个凹槽;定子是永磁铁,永磁体转至与永磁铁对应时为同极相对,壳体内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检测到凸块时发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组电磁铁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组的第二线圈组得电,第一组电磁铁的第二线圈组和第二组电磁铁的第一线圈组断电,此时,第一组电磁铁与永磁铁对应;传感器检测到凹槽时发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组电磁铁的第一线圈组和第一组的第二线圈组得电,第二组电磁铁的第二线圈组和第一组电磁铁的第一线圈组断电,此时,第二组电磁铁与永磁铁对应;第一线圈组通电时,电磁铁的极性与永磁铁的极性相同,壳体内安装散热水箱、第二环形水槽和第一环形水槽,第二环形水槽与第二水道的另一端相通,第一环形水槽与第一水道的另一端相通,散热水箱通过第四水管和第三水管分别与第二环形水槽和第一环形水槽对应相通,散热水箱上安装第一线圈组实现水循环。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盒内设有隔板。所述转轴上安装散热风扇。所述转轴上安装水泵驱动轮,水泵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线圈组的动力输入轮连接。所述导磁片的上端设置矩形部,下端设置梯形部。所述永磁铁的中点到转子中心的距离H大于等于转子半径三分之二。所述转轴上位于第二环形水槽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密封圈;所述转轴上位于第一环形水槽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密封圈。所述隔磁材料为铁或不锈钢。所述永磁铁与转子对应的面为弧面。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2n,永磁铁能与一组电磁铁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利用永磁铁的定子和具有两组交替变换极性电磁铁的转子配合,并用转子上的永磁体与定子配合提供偏转力,驱动转子旋转,可更加高效地实现电磁转换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效率更高。它的转子内设有结构简单且散热效果极高的散热系统,可有效解决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散热难的问题,可有效确保动力机的正常运行。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搬运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全节能动力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传感器22;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磁片3与散热盒4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转盘27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华;董广臣,未经刘庆华;董广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9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轨车辆用直线电机初级线圈高导热绝缘结构
- 下一篇: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