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9014.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6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翰;杨绍利;马兰;孙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B1/242 | 分类号: | C22B1/242;C22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高芸;梁鑫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矿 金属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火法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氧化焙烧;(2)压力成型;(3)干燥;(4)直接还原;(5)保护冷却;最终得到金属化球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硫钴精矿的新工艺方法,解决了目前硫钴精矿中有价资源回收率低、湿法冶炼钴镍行业工艺过程复杂、能耗高、副产品多、污染大等问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能高效地将硫钴精矿中的铁、钴、镍、铜等金属元素进行高温快速还原,得到金属化率较高的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该球团可经磨矿磁选或电炉熔炼分离提取其中的钴镍铁等有价资源,以提高硫钴精矿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法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钴镍性质非常相似,被称为“工业味精”,在硬质合金、石油催化、人造金刚石、功能陶瓷、军工行业、高能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金属。铁是碳钢、铸铁的主要元素,可以算得上是最有用、最价廉、最重要的金属。
攀西钒钛磁铁矿中除蕴藏有丰富的铁、钒、钛资源外,还含有以硫化物形式存在的钴、镍、铜等有价金属。目前,攀西地区每年可产约3万吨硫钴精矿,这种硫钴精矿的品位比较低,而且多与铁、铜、镍等多种金属共生(含Co 0.21~2.103%、Ni 0.18~4.305%、Cu0.11~1.37%、Fe 18~50%、S 12~30%),加上其他微量稀散元素,给硫钴精矿中分离提取有价资源带来困难。由于技术上不过关、经济上不可行、市场整体环境较低迷等因素,目前对攀西钒钛磁铁矿钴、镍、铜、硫资源的回收利用主要是进行了硫钴精矿选矿,并对选出的硫钴精矿中的硫、钴资源分离提取进行了工艺研究和初步的工业实践,而硫钴精矿中其它绝大部分的有色金属资源未加以有效回收。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净化分离的湿法冶金工艺处理硫钴精矿,只是对焙烧料浸出液中钴的富集与分离方法有所不同,但存在着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回收率较低、环境污染大等问题。而直接还原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还原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处理冶金粉尘、红土镍矿、复杂难选矿、钒钛磁铁矿等,但对硫钴精矿进行氧化焙烧-煤基直接还原制备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的火法冶金工艺,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的制备方法,改善和克服了目前已有工艺中存在的工艺流程长、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重的缺点。
本发明硫钴精矿金属化球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焙烧:硫钴精矿经氧化焙烧后,得到焙烧料:其中氧化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500~750℃,焙烧时间10~20min,过剩空气系数在1.2~2.0;
(2)压力成型:将物料混匀,制成湿球团;其中各物料重量配比如下:焙烧料:还原剂:粘结剂:水=100:(15~25):(3~8):(4~9);
(3)干燥:将所述湿生球团进行干燥得干球团;
(4)直接还原:将所述干球团进行高温快速直接还原,得到金属化球团;
(5)保护冷却:将所述金属化球团进行保护冷却,用以防止再氧化;
(6)磁选:将冷却后的金属化球团经破碎、细磨、磁选后,得到合金化铁粉和磁选尾料。
其中:
步骤(1)中所述硫钴精矿的粒度为100~325目。
步骤(2)中所述焙烧料的粒度为100~270目,且小于200目占65%以上。
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主要为普通煤粉、无烟煤粉、石墨粉、焦炭粉、活性炭、木炭、蓝炭、石油焦、沥青焦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9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