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98692.6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6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孙琳;孙保胜;侯慧芳;王申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孙琳 |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石膏 矫形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涉及用于矫正小儿早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保守治疗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这种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适用的治疗对象包含先天性脊柱侧弯,婴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弯,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以及各种综合征合并的脊柱侧弯。
背景技术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在婴幼儿期间发病的小儿早发性脊柱侧弯的小患者已经是屡见不鲜,不仅给这些婴幼儿造成了长期的、难以治愈的病痛和生活上的困难,严重影响这部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经济上和生活上的负担和烦恼,甚至会造成社会问题:因病致贫等。
对于在5岁之前发病的早发性脊柱侧弯、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和矫形技术,来为这些小儿患者解除病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特殊的病症,例如双弧形侧弯、椎体旋转,胸腔畸形等病症,传统的矫形技术也难以取得较为显着的效果。
目前,对早发性脊柱侧弯的传统的矫形技术主要有:
1、VEPTR技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和矫正脊柱侧弯,延迟脊柱融合的时间;以及有所改善胸腔机能不全综合症;
但是该项技术容易造成肋骨骨折,脱钩,胸壁僵硬等,并且需要经历多次手术,孩子受痛苦,且价格昂贵,经济负担重。
2、皮下生长棒技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和矫正脊柱侧弯,延迟脊柱融合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胸腔机能不全综合症;
但是该项技术容易造成断棒,断钉,脊柱僵硬等,以及可能出现的曲轴现象、脊柱自发性融合现象;且需要经历多次手术,孩子受痛苦,经济负担重。
3、支具疗法:能够在冠状面矫正侧弯,具有穿脱方便的优点;
但是该项技术不能矫正脊柱旋转,抗胸腔旋转矫正力弱,并且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胸腔变形。
目前传统的矫形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技术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传统的矫形技术存在的主要 的问题是:对小儿早发性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的矫正不充分,更多的是关注了冠状面的矫形;二是手术方法对患儿和家庭造成了较大的痛苦和负担。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传统的)矫形技术和器械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的专业及技术人员长久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但仍然未见实用的设计方案,而一般产品又没有合适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研制一种新型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矫形技术及器械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病人的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此类产品设计制造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理论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创设了一种新型的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传统的治疗器械,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有效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数年的临床使用,反复试用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矫形技术及器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对患儿施加适当的扭力,通过旋转去矫正控制脊柱侧弯的角度,并达到矫正胸腔畸形的目标),理论上符合早发性脊柱侧弯的病理改变,实践上适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及其使用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方便地整体折叠起来,自如地将其折叠收纳或展开使用,免去反复拆卸和装配的繁琐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适于运输、存放和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形床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前侧框架、后侧框架、两根底横管、一根顶横管、托付机构、牵引机构、以及反光镜组;
其中的前侧框架包括有两根前立管,在该两根前立管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前底连接管和前顶连接管;所述后侧框架包括有两根后立管,在该两根后立管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后底连接管和后顶连接管;所述的前底连接管和前顶连接管、以及后底连接管和后顶连接管均与前立管和后立管为垂直设置,呈水平方向;
其中的两根底横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立管和后立管的底部相互固紧连 接,其连接位置与前底连接管和后底连接管的连接位置相对应;在靠近两根底横管两端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弯折机构,在该两根底横管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折叠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孙琳,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孙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8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