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94813.X | 申请日: | 2015-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豪;李新祥;廖藤发;陈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M6/90 | 分类号: | B62M6/90;B62K11/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稳压器 配置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稳压器配置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摩托车运转时,需要提供驱动电源使摩托车内的电子元件顺利运作,并藉由稳压器将电压维持在一定的电压值范围内,以达到稳压功效。然而,稳压器于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温度上升的情形,过热会降低稳压器的稳压效果。另外,稳压器通常设置在密不通风的前车壳内,受到前车壳的遮挡,外部空气不容易流入前车壳内,而无法利用气流对流方式协助稳压器散热,使得稳压器运作时温度会升高并影响其工作效率,导致稳压效果不佳。除此之外,稳压器可能发生烧毁、寿命缩短的情形,进而影响摩托车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压器配置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其是将稳压器配置在位于摩托车后车轮上方的金属电池架,并且具有朝下的开口的摩托车车壳包覆该稳压器,以使该稳压器透过该开口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提升该稳压器的散热效果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其是利用金属电池架导引该稳压器所产生的热能,以提升该稳压器的散热效果及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其包含:一电池盒、一金属电池架、一稳压器及一车壳。该电池盒用以容 置一电池。该金属电池架配置于该摩托车的一车架单元的后端且用以容置及支撑该电池盒。该稳压器设于该金属电池架的下方,且位于该摩托车的一后车轮及该金属电池架之间。该车壳包覆该车架单元、该电池盒、该金属电池架及该稳压器,其中该车壳具有朝下的一开口,该稳压器设置于该开口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稳压器配置成突出或不突出于该开口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车架单元包含一左车架及一右车架,分别位于该摩托车的一左侧及一右侧;而该金属电池架组装固设于该左车架及该右车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俯视视之,该稳压器设于该左车架及该右车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稳压器设于该金属电池架的一下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金属电池架的下侧面具有二延伸柱,以供该稳压器对位组装于该金属电池架的下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二固定件,分别穿设在该些延伸柱上,以锁固该稳压器于该金属电池架的下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稳压器具有散热片,该散热片朝该后车轮的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挡泥板,设于该稳压器及该后车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置物箱,位于该金属电池架的前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置物箱的一后侧面与该电池盒的一前侧面贴合。
附图说明
图1A: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图1B: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C: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另一结合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后方视角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A至图3所示,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分解示意图。图1B及图1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及结合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后方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稳压器配置构造的剖面示意图。为了避免方向用语的理解错误,首先就方向用语进行定义。就一般摩托车10的架构而言,其具有位于摩托车10前面部分的车轮(后称前车轮)及位于摩托车10后面部分的车轮(后称后车轮12),其用以行驶于道路上。一般前车轮是位于具有控制行进方向的把手(俗称龙头)的一侧;后车轮12则是位于排气管或是车牌设置处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48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