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浴容器的盆塞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4723.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丁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芸 |
主分类号: | A47K1/14 | 分类号: | A47K1/14;E03C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7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浴 容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浴容器的盆塞结构。
背景技术
洗盆、浴盆或澡盆等卫浴用品中配合使用的盆塞具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利用盆塞将盆体形成一个蓄水容器,洗浴完成以后通常将盆塞拔出然后完成排水。为了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盆塞均是设置容器底部;而传统卫浴用品所配备的盆塞需要人工手动直接塞入或取下,特别是在排水时,需要手部透过污水取下盆塞,当污水洁净度很低或在一些公共场所时,使用者一般不愿意手动取下盆塞。因而现有一些卫浴用品配备了新型盆塞结构,这类盆塞结构在盆塞底部设置顶杆,在容器蓄水区域外侧则设有用于控制顶杆升降的驱动主杆,从而可让使用者通过驱动主杆而控制盆塞升降,达到蓄水或排水的目的。但是,上述盆塞结构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之处:1,由于排水时,盆塞处于排水管道上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卫浴用品的排水效率,延长了排水时间;2,在排污水时,污水中的污染物会粘附在卫浴用品的容器壁上,而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在污水排尽后打开水管冲洗,并需要打开盆塞,然后通过工具将卫浴用品的容器壁简单擦洗一遍;然而,上述盆塞结构中的盆塞在防水状态下时一直矗立在容器内部,从而影响了对容器壁的擦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浴容器的盆塞结构,采用该盆塞结构,可在无需人工手动取放盆塞的前提下,保证卫浴用品的排水效率,且不影响卫浴用品的清洗。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卫浴容器的盆塞结构,包括设置在容器底部的盆塞本体,盆塞本体设置在排水管道上端端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塞本体包括处于中间的主体部,以及设置在主体部外侧的充气部;盆塞本体的主体部铰接在容器的排水管道上端口,盆塞本体可沿铰接处转动;所述容器上设有驱动盆塞本体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与盆塞本体的充气部相连接的气压控制装置,容器的排水管道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盆塞本体的容纳槽;当盆塞本体的充气部处于充气饱和状态时,盆塞本体封闭容器的排水管道上端端口;当所述盆塞本体沿铰接处翻转收纳至排水管道内的容纳槽时,盆塞本体的充气部处于泄气收纳状态,盆塞本体的充气部密封容纳槽。
作为优选,所述盆塞本体的充气部外侧壁上规则设有多条充气密封齿圈,充气密封齿圈与充气部的内侧充气腔相通;当蓄水时,盆塞本体的充气部充入填充气体,充气密封齿圈向外膨胀,从而可过盈配合在排水管道上端端口,提升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关节连杆,以及用于驱动关节连杆的驱动主杆;所述关节连杆的上端部铰接在盆塞本体的主体部上,关节连杆的下端部通过滚轮滑动设置在容器内侧的轨道上,驱动主杆驱动关节连杆滑动,驱动主杆的外端部处于容器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气压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容器内侧的储气腔,以及沿储气腔轴向移动的活塞;所述储气腔与盆塞本体的充气部相通,驱动主杆连接驱动活塞;当驱动主杆驱动盆塞本体封闭容器的排水管道端口时,活塞轴向移动至最大输出工位。在该结构下,驱动主杆驱动盆塞本体转动的同时,也控制盆塞本体充气部的充气量,从而可同步实现对盆塞本体中两结构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储气腔与盆塞本体的充气部之间的充气通道径向穿过盆塞本体的主体部;通过该结构可减少外露结构,并对充气通道提供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主杆与容器底部排水管道相平行时,驱动主杆通过连动机构驱动连接关节连杆;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与轨道平行设置的齿条,以及轴心铰接在容器内部的齿轮;所述驱动主杆的下部侧面设置有线性排列的杆齿,齿轮与齿条,以及驱动主杆的杆齿相啮合,齿条前端铰接在关节连杆下端部的滚轮上。采用该结构,可将驱动主杆竖直穿设在卫浴产品(如洗脸盆)上端面上,便于使用者直接操作,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主杆与容器底部排水管道相垂直时,驱动主杆的内端部铰接在关节连杆下端部的滚轮上。采用该结构,可将驱动主杆横向穿设在卫浴产品(如洗脸盆)前端面上,从而可简化整体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芸,未经丁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4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