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碘硝酚在制备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2959.0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7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白泉阳;傅光华;黄瑜;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06 | 分类号: | A61K31/0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碘硝酚 制备 治疗 动物 细胞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碘硝酚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碘硝酚在制备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硝碘酚(Disophenol),别名:二碘硝酚或双碘硝酚,化学名称为2,6-二碘-4-对硝基酚(2,6-diiodo-4-nitropheno1),分子式:C6H3I2NO3。碘硝酚是美国氰胺公司研制开发,由美国政府于1965年批准生产及应用。硝碘酚作为兽医抗蠕虫药,我国于1991年开发研制出该药,1995年由农业部批准沈阳市兽药厂生产(兽药天地,2005(9):45)。
硝碘酚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动物的吸虫病和胃肠道线虫病,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主要症状导致衰竭死亡为特征。目前动物及人类感染的报道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发现了该病。过去,由于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动物感染的普遍性及临床发病的不显性,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近年来,随着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增多,家畜尤其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暴发流行,该病才逐渐被国内外所关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674~67)。
关于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国内外尚有争议,目前国际上普遍按1984年版《伯杰氏鉴定细菌手册》进行分类,将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中国畜牧兽医2009,36(9):158~160)。
患附红细胞体病的各种动物常以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高及不程度的黄疸、贫血、发热为共同临床特征。猪、牛和羊症状相似,多数可见心跳加快、呼吸增数,精神沉郁、消瘦、食欲不振或废绝等症状。动物常见后肢无力,粘膜苍白,消瘦,血液学检查多见极度贫血、或见急性致死性溶血性贫血,并伴有广泛出血,后期常继发肠炎出现下痢见便血,如果诊治延误则多数以全身极度衰竭、最终死亡(上海农学院学报(1992,10(2)171~l78)。
国内关于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相当普遍,在一些局部地区本病呈暴发流行,使家畜生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家畜严重死亡或全群覆没,目前尚无疫苗,本病的治疗多选择四环素类、贝尼尔、咪唑苯脲等药物,上述药物在体外试验和临床治疗上都有一定的效果(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8):50),我们的大量临床试验资料表明,其中的四环素类为治疗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附红净、特效米先等其主要有效成分均为四环素类药物,由于四环素类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较短(12h~22h),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时需要重复多次给药。我们用四环素类药物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时发现,经治疗的动物其临床症状消失后其血液中仍可检出少量附红细胞体,且易复发,特别是在附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严重爆发流行过程中四环素类药物防治作用有限。
经百度搜索引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搜索硝碘酚、附红细胞体等关键词,未查阅到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查阅到高光平等报道“牛附红细胞体体外药物筛选试验”(河南农业科学,2007(1):104)中也未涉及硝碘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碘硝酚在制备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中的应用,碘硝酚对犯附红细胞体病的动物作用显著,见效快,而且一次用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碘硝酚在制备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动物附红细胞体病是指猪、牛和羊附红细胞体病。
所述的碘硝酚在制备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中的应用,猪、牛和羊称重后,一次性皮下注射10mg/kg20wt%碘硝酚注射液。
我们在研究硝碘酚制备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药物中的应用时,证实硝碘酚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能显著抑制附红细胞体,使其失去附着动物红细胞表面的能力而游离,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2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胍丁胺在制备治疗脓毒症血管内皮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痛骨筋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