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蓝牙车载电话进行通话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2510.4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2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余辉;张强;郭同刚;陈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2 | 分类号: | H04B5/02;H04W4/00;H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蓝牙 车载 电话 进行 通话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蓝牙车载电话进行通话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车辆上安装有蓝牙车载电话,该蓝牙车载电话中包括车载蓝牙,驾驶员通过手机蓝牙与车载蓝牙建立蓝牙连接,手机通过该蓝牙连接将与驾驶员通话的对端用户的用户声音传递给蓝牙车载电话,蓝牙车载电话通过扬声器将该用户声音播放出来。
然而如果车辆中有除驾驶员之外的其他人员时,通过扬声器将该用户声音播放出来可能会泄露通话内容;如果驾驶员想要将该用户声音切换到手机上时,驾驶员需要手动操作蓝牙车载电话,这样驾驶员的手会离开车辆的方向盘并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蓝牙车载电话进行通话的方法和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过蓝牙车载电话进行通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通信事件;
检测车辆的第一车座上是否有物体,所述第一车座为所述车辆的副驾驶车座和/或后排车座;
如果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检测所述物体是否是人;
如果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且所述物体是人,通过所述车辆的驾驶员的手机与所述通信事件的对端进行通话;
如果所述第一车座上没有物体,或者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但所述物体不是人,通过所述车辆的车载扬声器与所述通信事件的对端进行通话。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车辆的第一车座上是否有物体,包括:
通过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座下方安装的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车座的第一压力值;
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值与所述第一车座上没有放置任何物体对应的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值;
如果所述压力差值大于预设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
如果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车座上没有物体。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所述物体是否是人,包括:
确定所述压力差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范围内;
如果所述压力差值在所述预设压力值范围内,确定所述物体是人;
如果所述压力差值不在所述预设压力值范围内,确定所述物体不是人。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压力差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范围内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座下方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物体的温度值;
如果所述温度值不在预设温度值范围内,确定所述物体不是人;
如果所述温度值在预设温度值范围内,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压力差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范围内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物体是人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车座上的占座形状以及占座面积;
如果所述占座面积在预设面积范围内且形状库中存在与所述占座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确定所述物体是人,所述形状库中包括人坐在所述第一车座上对应的多个占座形状;
如果所述占座面积不在预设面积范围内,或者,如果所述占座面积在预设面积范围内但形状库中不存在与所述占座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确定所述物体不是人。
一种通过蓝牙车载电话进行通话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信事件;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第一车座上是否有物体,所述第一车座为所述车辆的副驾驶车座和/或后排车座;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检测所述物体是否是人;
第一通话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且所述物体是人,通过所述车辆的驾驶员的手机与所述通信事件的对端进行通话;
第二通话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车座上没有物体,或者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但所述物体不是人,通过所述车辆的车载扬声器与所述通信事件的对端进行通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车辆的第一车座下方安装的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车座的第一压力值;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值与所述第一车座上没有放置任何物体对应的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压力差值大于预设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车座上有物体;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车座上没有物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压力差值是否在预设压力值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2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