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构树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2114.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正阳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嫩枝 扦插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构树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构树是一种建林、造纸、开发绿色饲料的经济作物,其树叶是一种优质的畜禽饲料资源,其树皮、木杆是纸浆、纺织纤维的原材料。
目前杂交构树已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推广种植,但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种植,主要原因是杂交构树不会开花结果,繁殖苗木大多采用硬枝扦插和组培两种方法,而这两种育苗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用硬枝扦插繁殖的季节性强,一般都在惊蛰到清明之间进行扦插繁殖,当硬枝萌芽后,枝条内的营养会逐渐流失,成活率得不到保障,而且育苗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育苗期长达一年时间,后期管理费用较高;采用组培方法育苗虽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缓苗期较长,育苗成本高,形成不了规模化育苗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利用杂交构树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的方法,该繁殖方法培育周期短、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且容易实现规模化繁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杂交构树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包括扦插苗床准备、嫩枝的采集和修剪、扦插以及扦插后管理步骤,通过在大棚内扣塑料薄膜拱棚的方式,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的培育时间,获得杂交构树苗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扦插苗床准备:
(1)扦插苗床:苗床设在向阳建造的具有倒挂式喷雾设备的大棚内,大棚内铺一层黑色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铺设3-5厘米厚的河沙,苗床宽1.2米,苗床中间设置一条高度为30厘米的插喷,每间隔1米设置一个插喷喷头;
(2)扦插基质准备:以草碳、蛭石、珍珠岩、矿物肥作为扦插基质,将扦插基质装入直径为4.5厘米的白色无纺布袋中,切成以8厘米长为一个单元的育苗钵,将育苗钵竖放在具有育苗穴的塑料育苗托盘中,再将塑料育苗托盘摆放在苗床上待用;
2、嫩枝的采集和修剪:
(1)插穗采集:从4月份开始,采集半木质化绿色嫩枝作为扦插插穗;
(2)修剪插穗:将半木质化的嫩枝剪成4-5厘米长、上端留有一叶一芽的插穗,上端紧贴芽,上下平口,并剪去一半其他叶子,摆放整齐备用;
3、扦插:将育苗钵竖放在苗床上,在育苗钵中间用竹签插一个深度为3-4厘米的洞,将插穗下端2厘米浸入到以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为原料配制成的生根剂与滑石粉混合调成的乳状液体中蘸一下,再将插穗插入用竹签插的洞中,使插穗叶片正面朝上,扦插深度为2-3厘米,然后将插穗周围的扦插基质轻按压实,并立即浇透水,直至水从育苗钵底部流出,使扦插基质含水量在70%以上,同时使插穗与扦插基质紧密结合;
4、扦插后管理:
(1)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在苗床两边每间隔50厘米插上长为2.2米的铝条,使铝条形成中间最高处离苗床60厘米高的拱架,再在拱架上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并用泥土压塑料薄膜边缘进行密封;
(2)保温保湿处理:扦插插穗一周内用插喷喷雾,以确保塑料薄膜拱棚内湿度保持在75%以上,温度在35℃以内,从第5天到第7天,检查插穗是否成活,没有成活的插穗及时拔出并补插新插穗;
(3)生根后管理:扦插后10-15天,95%的插穗长出不定根后,打开塑料薄膜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扦插后三周,将塑料薄膜拱棚撤除;在大棚上加盖遮阳网,当大棚内温度到35℃以上时,正午前后开启大棚内的喷雾设备进行喷雾;
(4)移栽种植基地:扦插一个月后,将15厘米以上的杂交构树苗木连同育苗钵装入塑料框,以每框80棵分装并移出大棚,将框摆放在遮阳网下缓苗3-5天后移栽入种植基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杂交构树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中,优选的,步骤1中扦插基质的原料重量配比:草碳:蛭石:珍珠岩:矿物肥为60:20:15:5,且混合搅拌均匀。
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杂交构树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中,优选的,步骤2中插穗采集是待杂交构树母株上生长出长度为15厘米以上枝条时,摘除枝条顶端嫩芽,两天后剪取半木质化绿色嫩枝作为扦插插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正阳,未经张正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2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