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9158.9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燕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K36/85;A61P31/04;A61P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76023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成分 超声 耦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超声检测领域的耦合剂,尤其涉及一种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B性超声波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检测仪器,进行医学检查时所用的医学超声耦合剂,是用来涂在检测部位的皮肤上,消除仪器探头与皮肤间的空气,显示检查器官的反射图像。因此要求该制剂具有对皮肤无刺激,易涂布、易清除,不损伤仪器探头等特点。
体表超声检查使用普通医用超声耦合剂,对探头缺乏有效消毒,检查后仅擦拭未消毒即进行下次操作,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近年来腔内及介入超声日渐普及,黏膜及破损皮肤抵抗力薄弱,易受损伤及感染。虽腔内探头采用护套或避孕套,但有较高穿孔率,仍有较差感染。传统耦合剂无杀菌灭菌功能,不能满足超声检查治疗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杀菌抑菌功能的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及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由以下组分配比组成:尼泊金乙酯,甘油,三乙醇胺,卡波姆940,菥蓂,石香葇,赶风柴,地锦草,小蜡树,兰香草,蜂窝草,算盘子叶,红背酸藤和赛金刚。
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组分配比如下:尼泊金乙酯1~5g,甘油50~80ml,三乙醇胺10~30ml,卡波姆9405~10g,菥蓂10~30g,石香葇80~100g,赶风柴50~70g,地锦草20~40g,小蜡树80~100g,兰香草20~40g,蜂窝草40~60g,算盘子叶5~15g,红背酸藤40~60g和赛金刚15~35g。
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组分配比还可优化为:尼泊金乙酯2~4g,甘油60~70ml,三乙醇胺10~20ml,卡波姆9405~8g,菥蓂10~20g,石香葇90~100g,赶风柴50~60g,地锦草20~30g,小蜡树80~90g,兰香草20~30g,蜂窝草40~50g,算盘子叶5~10g,红背酸藤40~50g和赛金刚15~25g。
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组分配比还可进一步优化为:尼泊金乙酯3g,甘油65ml,三乙醇胺15ml,卡波姆9406.5g,菥蓂16g,石香葇100g,赶风柴50g,地锦草24g,小蜡树88g,兰香草26g,蜂窝草44g,算盘子叶8g,红背酸藤42g和赛金刚2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组分中的中药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用清水冲洗2遍,自然晾干并粉碎,将粉碎后的中药原料药材用其质量3~5倍的蒸馏水浸泡5~10小时,煎煮3~5小时,过滤;将获得的滤渣再次加入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2~4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浓缩除去水,干燥,粉碎成粉末,粒度为100~200目,得中药粉末;
第二步:取蒸馏水300~500ml加热至60℃~80℃,将卡波姆940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蒸馏水中,使卡波姆940充分溶解,静置3~5小时,得卡波姆溶液;
第三步:将尼泊金乙酯、三乙醇胺、甘油和第一步获得的中药粉末,加入200~4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缓慢加入第二步获得的卡波姆溶液中,加蒸馏水至1000ml,搅拌均匀,分装备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细腻均匀,透明度高,不含气泡,稠度适宜,涂布性好,无刺激性。PH值中性,长时间使用对超声探头无明显腐蚀,能有效延长超声探头使用寿命,并且所含中药成分能有效杀灭皮肤及黏膜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减少超声探头上致病菌对患者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使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由以下组分配比而成:尼泊金乙酯,甘油,三乙醇胺,卡波姆940,菥蓂,石香葇,赶风柴,地锦草,小蜡树,兰香草,蜂窝草,算盘子叶,红背酸藤和赛金刚。
所述含中药成分的超声耦合剂中各中药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菥蓂:【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全草。【性味】苦,甘,微寒。【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目赤肿痛,肺痈,肠痈,泄泻,痢疾,白带,产后瘀血腹痛,消化不良,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痈疮肿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燕,未经孙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9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悬浮景观漂流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上下管取代车首管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