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涤纶在超临界CO2中高倍牵伸阻燃后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8827.0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余木火;耿晓宇;张玥;张锡明;于永山;周荣伟;陆帅羽;杨燕平;唐静文;邓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江苏金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1/08 | 分类号: | D01F11/08;D01F6/92;D01F1/07;D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涤纶 临界 co sub 高倍 牵伸 阻燃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涤纶的牵伸阻燃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涤纶在超临界CO2中高倍牵伸阻燃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纺织品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光和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优良,耐摩擦、尺寸稳定等诸多良好的性能,因而广泛应用在国防、工业用布和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涤纶属于易燃性纤维,其极限氧指数只有21%左右不能满足一些领域对阻燃性能的要求,对其进行阻燃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涤纶织物的阻燃方法有多种,按照其生产制造过程中阻燃添加剂的引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共聚法、共混法、后处理法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方法。
其中,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无毒环保、粘度近于气体,密度近于液体,扩散系数高、溶解渗透能力大等优点,在药物萃取、发泡、污水处理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用途。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进行聚合物改性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环保、反应可控、反应时间短,溶剂与产品分离简单,溶剂回收方便等优点,存在较大工业应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把超临界流体技术和PET改性结合的技术未见报道,超临界流体的很多优点如:无毒环保、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高、溶解渗透能力大等都对其在PET改性方面的应用有很大优势。超临界流体应用于阻燃高强涤纶的制备,不但能使超临界流体进入纤维表面与内部产生微孔,使阻燃剂能迅速进入微孔,而且可以起到高倍牵伸的作用从而提高纤维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涤纶在超临界CO2中高倍牵伸阻燃后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了超临界CO2流体的溶胀与渗透作用,使阻燃剂分子进入纤维表面及内部,使阻燃剂不仅涂覆在纤维的表面,而且进入纤维内部,从而达到更好的阻燃效果。同时,在携带阻燃剂的超临界CO2流体浸泡纤维后,在对纤维进行高倍拉伸,使添加阻燃剂的涤纶纤维结晶度增大,强度增大,减小由于阻燃剂的加入而产生的机械性能的损耗,使纤维更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种高强涤纶在超临界CO2中高倍牵伸阻燃后处理方法,包括:
(1)将阻燃剂加入到密闭容器中,在80~120℃下,排除空气,通入CO2,将容器内压力升至8~13MPa,得到CO2超临界流体,将高强涤纶初生丝浸泡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胀;
(2)溶胀结束后,高倍牵伸初生丝,热定型,得到高强阻燃涤纶。
所述步骤(1)中阻燃剂为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聚磷酸胺或者五氧化二锑。
所述步骤(1)中阻燃剂的加入量为高强涤纶质量的2-8%。
所述步骤(1)中溶胀的时间为5~15min。
所述步骤(1)中溶胀是指经过超临界CO2携带的阻燃剂对纤维以气体浸润的形式而发生溶胀反应。
所述步骤(2)中高倍牵伸中一级牵伸温度60~100℃,牵伸倍率1~3倍,二级牵伸温度60~100℃,牵伸倍率1~5倍,三级牵伸温度60~100℃,牵伸倍率1~5倍。
所述步骤(2)中热定型的张力为0.1~5kgf/cm,温度为150~200℃。
本发明是在超临界CO2中携带阻燃剂对涤纶阻燃性进行改性,超临界CO2可将阻燃剂有效地携带入纤维表面及内部,使阻燃剂不仅涂覆在纤维的表面,而且进入纤维内部,从而达到更好的阻燃效果。由于超临界CO2具有很好的溶解和渗透作用,使得阻燃剂可以很容易被带入到涤纶内部,纤维由于流体的溶胀作用被大大塑化,在同样的阻燃剂浓度的条件下,纤维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同时将经过超临界CO2浸泡的纤维高倍拉伸,提高涤纶强度,得到高强阻燃涤纶。该方法具有经济环保、反应可控、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存在较大工业应用价值。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后处理方法中在超临界CO2作用下,阻燃剂能很好的渗入到纤维的表面及内部,同时将经过浸泡的纤维高倍牵伸,在提高了涤纶纤维的阻燃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涤纶纤维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江苏金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江苏金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8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高强度防水性能的涤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