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炎的速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7604.2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4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耿文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16;A61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53010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气滞 血瘀型 胃炎 速溶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炎的速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炎是内科消化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慢性胃炎约占一般胃肠道疾病的50%,由于本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所以对胃炎的诊断常感困难,尤其是对慢性胃炎在临床上更难准确诊断。中医认为胃炎属“胃腕痛”症状,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脾、肝、胃。辨证分型可分为四型:气滞血瘀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不足型。胃炎在临床上普遍的症状为腹部不舒、食欲丧失、恶心呕吐、食后饱胀、全身衰弱、形体消瘦。其中气滞血瘀型的典型特征为胃腕胀痛、痛有定处、郁怒后加重、暖气烦作、苔白、舌质紫黯、脉弦或涩。
西医对于胃炎的治疗主要是祛除病因,防止感染,促进炎症愈合,防止炎症再发,合理营养。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针炙、气功、推拿按摩和内服中药几种。针炙、气功、推拿按摩虽然对胃炎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但有患者不易坚持的缺陷。而内服中药往往不能根据不同的症型对症治疗,虽然短期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减轻患者的病痛,但不能确切地根治,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炎的速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通过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药理作用来达到治疗胃炎的目的,特别适合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胃炎,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炎的速溶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25-35份、茯苓18-25份、玳玳花15-20份、莳萝子12-24份、矮地茶15-25份、洛神花12-20份、人面子10-20份、焦稻芽10-18份、芜菁8-12份、佛手柑8-15份、榕须6-12份、藿香6-12份。
进一步地,该速溶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28-32份、茯苓20-24份、玳玳花16-18份、莳萝子15-22份、矮地茶16-22份、洛神花14-18份、人面子12-18份、焦稻芽14-18份、芜菁9-11份、佛手柑10-14份、榕须8-11份、藿香8-11份。
进一步地,该速溶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30份、茯苓22份、玳玳花17份、莳萝子18份、矮地茶18份、洛神花15份、人面子14份、焦稻芽16份、芜菁9份、佛手柑12份、榕须9份、藿香9份。
进一步地,该速溶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30份、茯苓23份、玳玳花18份、莳萝子20份、矮地茶20份、洛神花16份、人面子16份、焦稻芽17份、芜菁10份、佛手柑13份、榕须10份、藿香10份。
上述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炎的速溶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
(2)将党参、茯苓混合放入60℃的烘箱中烘烤6-12小时,打开烘箱冷至自然温度,粉碎为过120目筛的混合药粉;
(3)向玳玳花、莳萝子、矮地茶、洛神花、人面子、焦稻芽、芜菁、佛手柑、榕须、藿香中加水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2-3次,过滤,合并每次的滤液;
(4)向滤液中加白糖搅拌使其溶解;加白糖的量为滤液质量的5-10%;
(5)将溶有白糖的滤液加到混合药粉中,再加入滤液质量2-5倍的麦芽糊精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调整至混合物含水的质量百分比为40-45%,移至60℃的烘箱中烘干至水分小于5%时停止加热,自然降温,放入颗粒机造粒,得速溶颗粒。将速溶颗粒分装成5g每包的小包,服用方法为,每次1包,每天3次,7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的具体功效如下:
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其功效与人参相似,惟药力薄弱。治一般虚证,可代替人参使用。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宜食;脾胃气虚,神疲倦怠,四肢乏力,食少便溏,慢性腹泻,肺气不足,咳嗽气促,气虚体弱,易于感冒;气虚血亏者宜食;慢性肾炎蛋白尿者宜食;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佝偻病患者宜食。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耿文,未经王耿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7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