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86959.X | 申请日: | 2015-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9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武林;郑妍;辛本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9/00 | 分类号: | C12P9/00;C07F9/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高旭轶;徐厚才 |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长链多 不饱和 脂肪酸 磷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原料磷脂、油脂和溶剂接触,加入酶制剂进行反应;(2)除去溶剂后,加入固定化酶进行反应,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后具有加入碳酰胺的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大大减少了价格成本,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指含有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如EPA、DHA、DPA和ARA等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具有其他脂肪酸不可替代的作用。甘三酯和磷脂是PUFAs两种主要的天然载体,其中,甘三酯型PUFAs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脂肪和微生物发酵,磷脂型PUFAs则主要从南极磷虾以及深海鱼类的器官组织中进行提取。最近一些研究表明,磷脂型PUFAs比甘三酯型PUFAs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生物利用性,磷脂型PUFAs大部分可以不被水解直接被细胞吸收,具有磷脂和PUFAs的双重生理活性,因此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比甘三酯型PUFAs具有明显优势,磷脂型PUFAs可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医药等方面。
然而,受来源限制,磷脂型PUFAs受到磷虾捕捞季节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等威胁,而来源丰富的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则其天然脂肪酸组成中不含PUFAs,因此,基于普通磷脂利用酶法合成含有PUFAs结构磷脂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
CN101701229B公开了将浓缩磷脂和不饱和油脂混合加入脂肪酶催化磷脂酯交换制备质构磷脂和卵磷脂的方法。该法以磷脂或浓缩磷脂和不饱和油脂作为原料,用脂肪酶进行催化转酯化反应,但该方法反应效率较低,反应时间长达60h左右。
CN102181498A应用高纯度海豹油游离型Ω-3不饱和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在酶非水相催化作用下,得到磷脂酰胆碱型Ω-3不饱和脂肪酸产品。该专利使用溶剂体系,反应时间长,同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水解副反应发生严重,造成产物得率较低。
CN101195637B提供一种在亚临界R134a体系中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的工艺,但该方法需要高压密闭反应釜及制备亚临界气体的相关装置,设备投入大,同时反应介质R134a是一种化工原料,不适合用于食品的生产。
CN104531790A公开了一种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疏水性的烷类溶剂中制备得到微反应体系,采用磷脂酶进行催化反应即得到磷脂DHA的方法。
另外国内其它一些关于酶法制备磷脂型PUFAs的文献,也主要集中在在溶剂体系中使用固定化脂肪酶或固定化磷脂酶A1催化磷脂进行酸解或酯—酯交换的反应来进行,如金华丽等(脂肪酶催化大豆磷脂改性的研究[J])用novozym435催化大豆磷脂与EPA-DHA酯交换,反应时间长达60h,EPA-DHA的插入率为24%左右;孙兆敏(酶法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工艺)在无溶剂体系中用固定化磷脂酶A1催化大豆磷脂和乙酯型鱼油进行酯交换反应,EPA和DHA的插入率为25%,但磷脂水解副反应发生非常严重。
US2005282033A提供了一种酶催化制备含PUFAs的改进方法,该法在反应过程中添加胺类物质,提高了反应速率,但PUFAs的插入率和磷脂最终得率并未提高。
WO2005038037A2使用磷脂酶A1和A2进行酯化和转酯化反应制备结构磷脂,该法反应时间长,插入率不高,水解副反应发生严重。
EP0494881B1使用磷脂酶A2在溶剂体系中催化酯化反应,该法除存在以上方法的弊端外,还存在酶的来源有限而且固定化后活性不稳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原料磷脂、油脂和溶剂接触,加入酶制剂进行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69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卵生动物的克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吉他霉素发酵培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