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和组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6634.1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韦小丽;乔栋;张兰;安常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榈木组培 消毒 灭菌 配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和组培方法,籽苗茎段以70%乙醇消毒30s + 0.1%升汞灭菌8min+70%乙醇消毒30s +植物组织培养抗菌剂0.5ml/L的消毒效果最好;幼苗外植体采集最佳时间为4月份,茎段用70%酒精浸泡30s+(50mg/L利福平+50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min +0.1%升汞浸泡8min消毒效果最好,叶片用70%酒精浸泡30s+(50mg/L利福平+50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min +0.1%升汞浸泡6min消毒效果最好。成年植株叶片以4月份采集较好,用70%酒精浸泡30s+(50mg/L利福平+50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min+0.1%升汞浸泡12min。本发明通过不同的消毒方法对花榈木外植体的籽苗、幼苗和成年植株组培进行消毒,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活率,并且大大扩展了花榈木组培繁殖材料的来源,针对消毒时间的控制能够大大提高花榈木的组培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还涉及一种花榈木组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是豆科红豆属常绿乔木,又名花梨木、臭桐柴,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高5-13米,奇数羽状复叶,长圆形或长圆倒披针形,四季常绿,无明显落叶现象;小枝及叶背密生灰黄色短柔毛;花期6-7月,黄白色,总状花絮;荚果扁平,成熟时呈黑褐色,种子红色。花榈木木材致密、纹理美丽、有光泽、耐腐蚀、易切削、切面光滑,是珍贵用材树种,又因其树皮青绿光滑,树姿优美成为优质园林绿化树种,适合用作行道树及庭院栽培;其根、枝、叶还是名贵药材,祛风散结、解毒祛瘀。
目前花榈木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由于花榈木种子种皮包被有蜡质层,阻碍种子吸水发芽,因而自然条件下种子成熟散落后很难自然萌发,人工播种时采用85℃热水对种皮进行人工处理或进行破皮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发芽率。由于花榈木野生植株稀少,结实困难且结实率低,种子繁殖系数低。组织培养具有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后代性状整齐的优点。因而建立花榈木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扩大繁殖系数,对花榈木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消毒是极其重要的步骤,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及适当的外植体消毒方法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现有的花榈木组培方法是以花榈木无菌萌发幼苗为外植体进行,通过花榈木种子消毒后在无菌环境中萌发得到的无菌籽苗作为外植体,经过增殖、生根等步骤构建组培体系。但由于花榈木种子资源的限制,外植体的获得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花榈木组培初代培养材料取自自然萌发生长的植株,由于其带菌系数很高,组培过程中外植体污染严重,成活率极低。只有筛选出更有效的消毒方法,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培养研究。
在文献“花榈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姚军等,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01:123-124)”中采用种子无菌萌发获得的带叶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在文献“花榈木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高丽等,安徽农业科学,2009,33:16271-16273)”中则采用花榈木种子无菌萌发获得的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及后续的耐冷性诱导,两人采用的外植体均来源于种子无菌萌发的材料,繁殖材料仍然有限。有关花榈木自然萌发植株和成年植株外植体获得组培成功的案例尚未见报道,其原因是自然萌发植株和成年植株外植体内生菌多,无菌培养体系建立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和组培方法,旨在解决花榈木外植体组培中污染严重、成活率极低和难于诱导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包括70%酒精、0.1%升汞、70%酒精和向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5ml/L植物组织培养抗菌剂(PPM)。
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包括70%酒精,50mg/L利福平和50mg/L氯霉素混合液以及0.1%的升汞。
一种花榈木组培消毒灭菌配方,包括70%酒精,50mg/L利福平和50mg/L氯霉素混合液以及0.1%升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6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膏体充填管路截止阀
- 下一篇:一种气传动叶片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