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式步梯助行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85878.8 | 申请日: | 2015-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牧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牧之 |
| 主分类号: | B66B9/08 | 分类号: | B66B9/08;B66B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式步梯助行 机构 | ||
目前六层及以下的楼房,都没有电梯,居住不便,而加装电梯又很难腾出安装电梯的位置。步行上楼很累人,它相当于把自己背上楼。下楼似乎比较轻松,但每步一顿,都让膝关节和腰椎承受超过体重的负荷。很容易对膝关节和腰椎造成伤害。本发明把楼梯扶手作为轨道,在每一折楼梯扶手上面安装助行器,人上下楼梯都可以扶靠着助行器而行,自主迈步但由助行器承载人的大部分体重,让膝关节和腰椎只需承受远远小于体重的负荷;由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的动力机构提供助行器运行的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步行楼梯加装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六层及以下的楼房,都没有电梯,居住不便,而加装电梯又很难腾出安装电梯的位置。步行上楼很累人,它相当于把自己背上楼。下楼似乎比较轻松,但每步一顿,都让膝关节和腰椎承受超过体重的负荷。很容易对膝关节和腰椎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把楼梯扶手作为轨道,在每一折楼梯扶手上面安装助行器,人上下楼梯都可以扶靠着助行器而行,自主迈步但由助行器承载人的大部分体重,让膝关节和腰椎只需承受远远小于体重的负荷;由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的动力机构提供助行器运行的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均为示意图。
附图1为助行器和动力机构组成一体安装在楼梯扶手上。
附图2为助行器和动力机构分别安装在楼梯扶手和栏杆上。
附图3为采用第一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的助行器。
附图4为附图3的剖面图
附图5为采用第二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的助行器。
附图6为附图5的剖面图
附图7为用扶靠板代替扶靠棒的助行器,图中采用第一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实际上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控制助行器(3)运行力方式。
附图8为附图7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助行器(3)的壳体(8)内沿楼梯扶手(5)上面和二侧面均安装有滚轮(7),使助行器(3)可以在楼梯扶手(5)上滚动,并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力;刹车块(11)紧顶楼梯扶手(5)的下平面,刹车块(11)下面还有刹车弹簧(13)顶着它,控制刹车弹簧(13)的顶力可以平滑细腻地控制刹车块(11)的制动力,从而就可以平滑细腻地控制助行器(3)的运行速度,刹车块(11)以最大制动力时为其常态,所以不用时,助行器(3)会停在楼梯扶手(5)上。二根扶靠棒(9)是L形的铁管,上楼用的L形的短臂在上长臂在下,下楼用的L形的短臂在下长臂在上,这是因为上楼时人相对助行器的位置较低,而下楼时人相对助行器的位置较高。它们都是通过铰链(10)安装的,可以折拢和展开。也可以用扶靠板(22)代替扶靠棒(9)。人上下楼梯时用肘压靠在扶靠板(22)上获得助行器的助行。对于动力机构(4)的安装,本发明设计了二种安装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把动力机构(4)安装在每一折楼梯扶手(5)上端下面的栏杆(6)上,再在楼梯扶手(5)上安装定滑轮(1),拉力带(2)绕过定滑轮(1)和助行器壳体连接。
第二种安装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牧之,未经郑牧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5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电梯补偿绳轮的张紧防跳机构
- 下一篇:蓄能式步梯助行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