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痄腮的中药制剂及护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4776.4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2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庆华;赵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庆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75 | 分类号: | A61K36/7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痄腮 中药 制剂 护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痄腮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痄腮,即现代医学之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成年男性或较大儿童可并发睾丸炎,小儿偶可并发脑膜脑炎。患过一次后,很少再发,预后多数良好。临床常见症以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常伴有怕冷、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状,个别病例可因温毒内陷而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脑膜脑炎症状。目前西医治疗方面,除预防性疫苗注射外、对已发病例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中药局部外敷,使药物经渗透直接作用于肿痛腮腺,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药效可实现直达病灶,从病源上有效阻止和杀死感染病菌,从而消除腮肿之痛,故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及缩短病程,从而达到治疗痄腮的目的。经临床观察,应用中药外敷治疗痄腮,治疗方法简单、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也是患儿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痄腮的中药制剂。此病病机为外感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龙珠果4-8份、天荞麦根10-15份、木槿根20-30份、竹叶菜10-20份、垂丝卫矛10-15份、大对经草5-10份、叶子花7-10份、黄皮果核6-10份、野枇杷5-9份。
优选的,龙珠果6份、天荞麦根12份、木槿根25份、竹叶菜15份、垂丝卫矛12份、大对经草7份、叶子花9份、黄皮果核8份、野枇杷7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加蜂蜜调制成糊状。
方中,龙珠果清热解毒、利水;天荞麦根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散瘀祛风;木槿根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竹叶菜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垂丝卫矛活血行瘀、通经;大对经草活血调经、止血、止痛、消肿、祛风湿;叶子花活血调经、止痛;黄皮果核理气止痛、散结解毒;野枇杷化痰止咳、消肿定痛。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5岁11例,6~11岁25例,12~14岁7例;病程最长7d,最短3d;双侧痄腮者29例,单侧痄腮者14例。其共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病急、发热,怕冷、一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肿块边缘不清楚,触之有压痛及弹性感,张口不利,咀嚼疼痛。
2.治疗方法称取龙珠果6g、天荞麦根12g、木槿根25g、竹叶菜15g、垂丝卫矛12g、大对经草7g、叶子花9g、黄皮果核8g、野枇杷7g,研成粉末加蜂蜜调制成糊状。使用方法:选新黑布,剪成大小如掌面布料数块,于陈醋中浸泡10min,取出阴干备用。将调制好的药糊均匀摊于备用黑布上,敷于红肿部位,随时查看外敷药情况,若布发热灼手,即揭取换新布敷之,不可令其干燥,换药不拘次数。
3.护理方法①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与健康人分开隔离,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②患儿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吃一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质或者软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实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使腮腺的肿痛加重。③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以消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出现继发性感染。④每次敷药前,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红疹等皮肤过敏现象,如有皮肤过敏,则暂停敷药,一般可自行消退,红疹严重可外涂红霉素软膏即可。
4.治疗效果43例患者经2~7d(平均5.4d)治疗后。显效(发热退,腮部肿胀消除)38例,有效(发热退,腮部肿胀明显减轻)5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龙珠果6g、天荞麦根12g、木槿根25g、竹叶菜15g、垂丝卫矛12g、大对经草7g、叶子花9g、黄皮果核8g、野枇杷7g,研成粉末加蜂蜜调制成糊状。
实施例二:称取龙珠果8g、天荞麦根10g、木槿根30g、竹叶菜10g、垂丝卫矛15g、大对经草5g、叶子花10g、黄皮果核6g、野枇杷9g,研成粉末加蜂蜜调制成糊状。
实施例三:称取龙珠果4g、天荞麦根15g、木槿根20g、竹叶菜20g、垂丝卫矛10g、大对经草10g、叶子花7g、黄皮果核10g、野枇杷5g,研成粉末加蜂蜜调制成糊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庆华,未经林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47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智能地球仪
- 下一篇:一种带自检装置的自助移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