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厢沟控灌水稻节水栽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83161.X | 申请日: | 2015-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8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展茗;曹凑贵;徐莹;王梦影;蔡明历;黄见良;李成芳;汪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绍新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厢沟控 灌水 节水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沟控灌水稻节水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人均占有量低、地区间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率偏低、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缺水总量大约为300~400亿m3。20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干旱受灾面积约为0.27亿hm2,造成年均200多亿kg左右的粮食减产,占总产量的比例达4.7%。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总产占我国粮食总产的35%。水稻又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水稻生产消耗了全世界淡水资源的30%,与其它作物相比需要消耗两到三倍以上的水资源。传统的水稻灌溉方式消耗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水资源,而且目前灌溉稻田的水分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在减少稻田用水的同时保证粮食产量的提高,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水稻研究中已有许多节水管理方法,如:浅、湿、晒灌溉方法、控制灌溉方法、间歇灌溉方法、蓄雨型灌溉方法等。浅、湿、晒灌溉方法可减少灌水量,但要施肥水平高、农家肥多的高产田,其它稻田实施意义不大,需完整的灌排系统,且其节水潜力有限;控制灌溉方法可减少灌水次数,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多用于低洼易涝田,采用的灌溉指标较复杂,不利于农民掌握;蓄雨型灌溉方法可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溉量,但同时要求当地天气勘测精准;间歇灌溉方法可减少灌溉和排水次数,增加水稻抗旱性,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并且在中国的水稻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41%左右,然而现有的这类节水方法以稻田土表湿润程度来判断是否灌溉,指标模糊,农民不易掌握,存在推广性差等缺点。本发现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易于简便操作的稻田节水灌溉种植方法,有助于农民通过目测,或简单测量就能确定灌水的时间和灌水程度,同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达到稳产、节水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间歇灌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助于农民简便操作的稻田节水灌溉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保持水稻产量,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溉用水,易于农民掌握的水稻节水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厢沟控灌水稻节水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耕作与开沟作厢: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田间施基肥机械深翻,按厢宽1.2~1.5m,沟宽0.25~0.3m,沟深0.2~0.25m的规格用机械开沟作厢,整理好厢面后灌水泡田3~4天;若水稻采用免耕栽培,则第一年厢沟固定后,可连续多年使用;
(2)水稻直播或移栽:若为直播稻田,水稻进行浸种催芽,然后进行直播;若水稻采用移栽方式,则浸种催芽后,进行育秧,人工移栽;
(3)水分管理;直播稻田至三叶期或移栽水稻至返青期,厢面耕作层土壤呈水饱和状态,田间保持厢沟满水,且厢面有1~2cm薄水层;从三叶期或返青期至拔节期,按照灌一次水至厢沟满水,待自然消耗至厢沟中无水,且厢面湿板时再灌水至满沟水,反复交替进行;从水稻拔节至齐穗期,按照灌一次水至厢沟满水,待自然消耗至厢沟中半沟水时再灌水至满沟水,反复交替进行;齐穗期至收获前7~10天,按照灌一次水至厢沟满水,待自然消耗至厢沟中无水,且厢面湿板时再灌水至满沟水,反复交替进行;收割前7~10天停止灌水,待厢沟水层自然落干;
(4)其它田间管理;对水稻进行施肥和病、虫、草防治。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浸种催芽是将预浸于水中12小时的水稻种子捞出,放入“多菌灵”的1000倍稀释液或“强氯精”的500倍稀释液中浸种消毒12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水中浸种12小时,最后捞出催芽,破胸后即可播种,浸种时注意白天浸种,夜间捞起不浸。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直播的具体操作是:一般常规稻品种每亩播种3-4公斤、杂交稻为1.5公斤,直播时按行距为30cm,穴距为13cm规格,每穴播3~4粒芽谷,所述行的方向与沟的延伸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31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眼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具有光子晶体的单纤三向复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