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82548.3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舜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江莉莉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培养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菇培养料,还涉及上述的茶树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茶树菇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退化现象;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的产量。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有的茶树菇菌柄粗,丛子实体数少,颜色较深,菌盖呈棕褐色,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产量高,但鲜菇口感稍差;还有的茶树菇菌柄细,丛子实体数多,颜色略浅,菌盖呈红棕色,产量略低,但肉质嫩,鲜菇口感好。
使用科学的配方有利于茶树菇生产,如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则会导致产量低。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的特点,设计一种适于茶树菇生产的,生物学效率高且在茶树菇生长中,具有一定的提高茶树菇抗病害能力的培养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茶树菇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高的茶树菇培养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茶树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茶树菇培养料,该培养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麸皮10-20牡丹籽壳10-30豆粕1-5
玉米秸10-20田箐叶20-50石膏粉1-4
糖1-4畜粪2-8稻壳5-15
玉米芯4-12油棕木屑5-15橡子粕1-6
橡子树木屑5-15湖北海棠叶5-10。
玉米秸晾晒至水分含量为1-4%,粉碎至粒径为1-3mm。
上述的畜粪为牛粪和鸡粪的混合物,牛粪的含水率为4%,鸡粪的含水率为3%,牛粪与鸡粪的重量比为3:1;
田箐叶其水分含量为1-4%,粉碎至粒径为0.5-2mm。
牡丹籽壳的水分含量为1-4%,将牡丹籽壳粉碎至粒径为1-3mm。
上述的糖为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所述的葡萄糖和蔗糖的重量比为3:1-2。
上述的培养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
麸皮15牡丹籽壳20豆粕3
玉米秸15田箐叶40石膏粉2
糖3畜粪5稻壳10
玉米芯8油棕木屑10橡子粕4
橡子树木屑12湖北海棠叶8。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茶树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将麸皮15份、豆粕3份、牡丹籽壳20份、玉米秸15份、田箐叶40份、石膏粉2份、糖3份、畜粪5份、稻壳10份、玉米芯8份、油棕木屑10份、橡子粕4份、橡子树木屑12份、湖北海棠叶8份均匀混合,加水搅拌,使料水重量比为1:2-5,得培养料。
上述的料水重量比为1:4。
油棕木屑的含水率为1-4%,其粒度为1-3mm;
橡子粕的含水率为2-4%,粉碎至其粒度为2mm左右;
油棕木屑其含水率为1-5%,上述的橡子粕的含水率为1-4%;玉米芯的含水率为1-4%。
田箐,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盐碱地,在江浙、河南、山东等地均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粗生快长、高产优质的水旱两用作物。田箐作为豆科绿肥,根上着生着许多根瘤。根瘤中共生的固氮细菌借助田箐植株内有机养料,通过固氮酶把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可给态氮素,是非常可观的肥源。同时,由田箐胚乳提取出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可作为增稠、稳定和凝固剂,在食品、造纸、石油、矿冶、纺织等工业中用途广泛。因此,田箐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资源,它不仅限于农业方面的利用,而是作为一种新型胶用材料跨进了工业应用的广阔领域,对其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采用田箐叶作为原料,可以明显的提高茶树菇抗病害的能力。
采用牡丹籽壳代替牡丹籽壳,其效果要优于牡丹籽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舜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舜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25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