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82347.3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杨辉;李洋;潘春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P6/04 | 分类号: | B23P6/04;B23K23/00;B23K35/30;B23K35/36;B23K103/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裂 缺损 青铜器 文物 修复 方法 | ||
1.一种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修复前处理:对青铜器待修复区域进行修复前处理,包括去掉表面油污、锈迹,开焊接坡口;
(2)建立修复模型:测量青铜器文物待修复区域相关尺寸,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该区域虚拟修复后的3D模型,或使用三维扫描仪直接获取待修复区的3D模型,并利用3D打印机获得实体模型;
(3)制作封装模具:根据实体模型制作与之匹配的封装模具,并将封装模具烘干,备用;
(4)配制焊粉:对待修复青铜器文物取样进行EDS能谱分析得到其成分,根据所测成分确定发生放热反应的焊粉配方,根据待修复区域大小确定焊粉需求量,称取原料,搅拌均匀;
(5)模具装配:将底部有导流槽的装料模具、青铜器待修复区及封装模具进行组装,要求装料模具底部导流槽出口位于待修复区正上方;
(6)装粉:在装料模具底部放上挡片,盖住导流槽,将焊粉装入模具,略压平压实;
(7)修复:在焊粉上撒上引火剂,点火;待装料模具中的挡片熔化后,高温液态金属由装料模具底部导流槽流入到待修复区域,冷却之后即可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8)后处理:拆除模具,对修复区进行打磨、上色、作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封装模具材质选用防火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焊粉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是,Na2SO4粉10~14wt.%,Cu2O粉31~40wt.%,PbO粉1~18wt.%,Al粉9~11wt.%,CaF2粉1~3wt.%,硼砂1~2wt.%,Cu粉15~30wt.%,Sn粉5~15wt.%,Zn粉0~0.05wt.%,Ag粉0.1~0.3wt.%,Sb粉0~0.06wt.%,As粉0.1~0.2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装料模具材质为石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裂缺损青铜器文物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挡片材质为锡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23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