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旋流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81359.4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4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玉图 |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103;B04C11/00 |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吴继梅 |
| 地址: | 661000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旋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对固体物料颗粒进行分级、分选的设备,具体是一种搅拌旋流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固体物料颗粒分级、分选设备有:螺旋分级机、水力旋流器、筛分机、转鼓离心机等等;广泛实用于选矿、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其作用是对固体物料颗粒,根据密度大小和粒度尺寸进行分离,以满足一些特殊作业的要求。
水力旋流器是靠水和固体颗粒的混合流,如矿浆等,在一个由直筒段和锥筒段组合成的容器内高速旋转,形成漩涡状流态,不同粒度和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在这个漩流场中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作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亦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是实现按粒度和密度大小分离的物理根据;粒度大和密度大的粒子占据了容器器壁区域,粒度小和密度小的粒子被推挤到容器的中心区域;源源不断的矿浆进入旋流器后,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推挤前面的矿浆沿旋流器的轴向,向下面流动,进入旋流器锥体部分后,随着容器断面的缩小,粒度大和密度大的粒子运动轨迹被收缩,继续向容器底部流动,从底流口排出成为底流,而粒度小和密度小的粒子被推挤,沿旋流器轴向,改变了运动方向,向上流动,到达溢流口后被排出成为溢流;这样,物料颗粒就被简单的分成了轻、细粒级和粗、重粒级,通过调整底流和溢流的相对流量,就可以调整分离粒度的大小,基于这样的原理,水力旋流器不仅用于矿浆的分离,还用于建材、化工、水利水电等行业的除砂、脱泥、浓缩、分级、分选等作业。
水力旋流器的缺点有:1、必须配置砂泵,让矿浆以较高的速度进入旋流器以形成旋流,设备磨损较快,特别是砂泵磨损更快;2、旋流器内和管路能量损失大,砂泵耗电量较大;3、给矿浓度及粒度的波动,对工作指标的影响较灵敏,以及空气柱的剧烈晃动使分级粒度变得不稳定;如果能用一种有别于砂泵的供能方式,来替代砂泵,则现有水力旋流器将会极大地降低能耗,减少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分级效率,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特定的搅拌旋流器,该旋流器以机械搅拌的方式,在旋流器壳体内营造一个与水力旋流器相似而又可控的工作环境,形成两相流的旋转流态,实现矿浆等两相流中物料颗粒的高效分离,同时获得高的分级精度,低的能耗和机件磨损,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搅拌旋流器,其壳体由上部的圆筒壳(带顶板)和下部的锥形壳组成,壳体上开有进料口、溢流口和底流口,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装有搅拌轴和锥形溢流筒;锥形溢流筒固定在壳体内搅拌轴周围,溢流口伸入到锥形溢流筒内,搅拌轴上装有叶片支筒、底流排料螺旋,搅拌叶片安装在叶片支筒上,底流排料螺旋位于搅拌叶片支筒之下,从底流口处上方伸入底流口,搅拌轴上端与变速传动装置连接传动。
壳体上设置的給矿口、溢流口和底流口,它们都配置了控制阀,以便实现自动控制。
变速传动装置的电机与控制程序模块连接,以便对搅拌轴的转速进行调整,以实现自动控制。
壳体内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安装了叶片支筒,叶片支筒占据了较大的空气柱形成中心区域,削弱了空气柱的形成,同时加强了工作的稳定性。
搅拌叶片安装在叶片支筒上,搅拌叶片的断面为流线型,它是多片的,呈放射状安装,使各位置的矿浆受到均匀的搅拌,以转动旋流器内矿浆为主。
搅拌轴上安装了底流排料螺旋,排料螺旋位于叶片支筒之下,从底流口上方伸入底流口,加强了底流的排料能力。
底流口上部的周边装有冲洗水嘴,对底流矿物进行冲洗,提高分级效率,冲洗水嘴配置了控制阀,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壳体顶板上装有传动装置支架,该支架兼作进料平衡仓。
用于除砂的搅拌旋流器还在锥形溢流筒下口装有过滤筛网、锥形溢流筒上部装有高频振动器。
锥形溢流筒下口的过滤筛网,是由下向上筛分的,能延长过滤筛网的使用寿命。
锥形溢流筒上部的高频振动器,对过滤筛网进行震动,锥形溢流筒与壳体顶板间衬有缓冲胶垫,削弱了对其它零部件的影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玉图,未经胡玉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1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