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坐姿独轮电动车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8628.1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7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许军;殷清钊;郑新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坐姿 电动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变坐姿独轮电动车结构。
背景技术
独轮电动车依靠陀螺仪控制平衡,结构简单,占地少,骑行灵活,便于搭乘电梯,比双轮电动车更加节能等优点;但是其“倒立轮摆”结构模型,具有不稳定性,高速时由于旋转着的车轮具有陀螺效应,比较容易稳定,而在低速状态下不稳定表现尤为突出,控制系统为了维持平衡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对骑行者也造成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五连杆机构,使骑行者不需要下车,只需要改变坐姿,即能让电动车方便的在独轮骑行和两轮骑行之间切换;在两轮骑行状态下,五连杆机构展开,骑行者为正常身体直立坐姿,这时平衡控制系统不工作,适用于低速骑行;在独轮骑行状态下,五连杆机构收缩,骑行者为身体前倾坐姿,可以降低重心减少风阻,这时平衡控制系统工作,适用于快速骑行。
前轮连杆3、座位连杆4、后轮支撑连杆5、后折叠杆7、前折叠杆8一起构成五连杆机构,前轮连杆3可以绕前独轮1的轴心转动,前折叠杆8可以跟随前轮连杆3绕前独轮1的轴心转动;通过控制前轮连杆3的转动和座位连杆4的前后水平移动,带动后折叠杆7和前折叠杆8实现折叠和张开。
后轮6位于后轮支撑连杆5的尾端,五连杆机构展开使后轮6可以落地,五连杆机构收缩使后轮6可以离地。
骑行者切换到独轮坐姿时,只要站起立在脚踏10上,即可使前轮连杆3逆时针转动,带动五连杆机构收缩,变成独轮骑行;骑行者切换到两轮坐姿时,向前蹬脚踏10,即可使前轮连杆3顺时针转动,带动五连杆机构展开,变成双轮骑行。
后折叠杆7和前折叠杆8只能向五连杆机构内部折叠,向外展开角度不能大于180度。
前叉2和前轮连杆3为一体,可绕绕前独轮1的轴心转动。
座位连杆4与坐垫11固定,座位连杆4在五连杆机构展开和收缩时保持平移运动以保证坐垫11的水平状态。
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轮毂电机安装在前独轮1内,后轮用带自动回位的万向轮,通过车身的侧向倾斜实现转向。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独轮车展开状态原理图(左1为正视图右1为右视轴侧图)。
图2为电动独轮车收缩状态原理图(左1为正视图右1为右视轴侧图)。
图3为电动独轮车人体坐姿示意图(左1为正坐双轮骑行坐姿右1为前倾独轮骑行坐姿)。
图4为电动独轮车展开状态结构图。
图5为电动独轮车收缩状态结构图。
图中:1前独轮,2前叉,3前轮连杆,4座位连杆,5后轮支撑连杆,6后轮,7后折叠杆,8前折叠杆,9手把,10脚踏,11坐垫。
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独轮车前车轮采用15英寸~18英寸铝合金轮毂,轮胎宽度200mm~250毫米,扁平的轮胎使整车稳定性更好。
电机采用直流无刷轮毂电机,整车的速度按照国家标准不大于26公里/小时,续航里程60公里。
制动采用前轮盘式制动和电机制动结合的方式,低速双轮行驶时主要采用盘式制动,高速独轮主要采用电机制动。
车架、连杆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作,降低整车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8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产品包膜机加热结构
- 下一篇:下烟通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