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7048.0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4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蒲晓林;马风杰;余越琳;李方;李佳;都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035 | 分类号: | C09K8/035;C09K8/3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钻井 乳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日益深入,钻井施工中所面临的技术难点与复杂情况越来越多,例如钻高温高压深井、大斜度定向井、大位移水平井和超强水敏地层等各种复杂地层井。油基钻井液具有一些水基钻井液无法比拟的优点,如高温稳定、渗透率恢复值高、润滑性好、油层损害小、有良好的井壁稳定和页岩抑制性,密度适应范围广,高密度下性能稳定,可大幅度降低在复杂地层钻井过程中的井下复杂情况,并且钻井液可回收和反复使用,能够较好控制钻井液成本和钻井综合成本等等。油基钻井液的优越特性使得它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钻井施工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因此,近些年油基钻井液技术在页岩气井与高温高压深井的开发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相较国外,国内油基钻井液技术在关键处理剂研发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油基钻井液技术主要存在以不足:一是处理剂种类少,特别是配套处理剂极少,且性能不理想,抗高温性能差;二是油基钻井液体系单一,商品化程度低;三是对油基钻井液的现场应用研究不够,包括配制工艺和维护工艺,现场应用不普及;四是对废弃油基钻井液的处理研究少。乳化剂是油基钻井液关键处理剂中的核心处理剂,近些年国内对乳化剂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果,然而乳化剂的耐高温性较差,在180℃以上易受热分解失去作用,造成油基钻井液体系的电稳定性大幅度下降,重晶石沉淀,严重影响体系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此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的制备方面。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油酸:12~30;
油酸二乙醇酰胺:1~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1~10。
进一步地,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油酸:15~20;
油酸二乙醇酰胺:3~8;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3~8。
作为优选方案,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油酸:17;
油酸二乙醇酰胺: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5。
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称量: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备用;
S2.混合:将油酸和油酸二乙醇酰胺加入搅拌机中,调整搅拌机转速至10000~15000r/min,混合搅拌10~20min,再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保持转速不变,搅拌混合15~25min,即制得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乳化剂抗温能力强,抗温可高达200℃,并适用于多种油水比的钻井液;
(2)本发明的乳化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形成高强度的界面膜来起到乳化作用;
(3)本发明的乳化剂成分简单,来源广、成本低;
(4)本发明乳化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方便、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老化温度对乳化液破乳电压的影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油酸:12;油酸二乙醇酰胺: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1。
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称量: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备用;
S2.混合:将油酸和油酸二乙醇酰胺加入搅拌机中,调整搅拌机转速至10000r/min,混合搅拌10min,再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保持转速不变,搅拌混合15min,即制得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
实施例2: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油酸:30;油酸二乙醇酰胺: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10。
一种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称量: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7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性能溶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