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5839.X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4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斌;李玉红;张涛;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攀;王琦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结构 温度 收缩 应力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场变化时,应变与应力问题一样非常复杂。传感器输出的应变是两种类型应变的组合值: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应变、混凝土结构的自由膨胀收缩温度应变。其中,混凝土结构的自由膨胀收缩温度应变不产生内部应力,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应力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应变,即混凝土结构在约束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例如,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是均匀的,则该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只会产生应变,而不会产生应力。但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浇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实际上是不可能是均匀的,因此必须将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变从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应变(即传感器输出应变)中扣除,才能准确地计算出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应变,才能更好的分析解释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开裂问题。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困难很大,因此现有技术中还不能准确地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从而可以准确地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包括:
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将零应力桶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
在零应力桶中设置第一应变传感器,并在零应力桶外的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第二应变传感器;
根据第一应变传感器和第二应变传感器输出的测量数据,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
较佳的,所述零应力桶为钢圆桶。
较佳的,所述零应力桶的内径为150毫米,所述零应力桶的长度不小于300毫米。
较佳的,所述根据第一应变传感器和第二应变传感器输出的测量数据,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包括:
获取第一应变传感器和第二应变传感器输出的第一测量数据和第二测量数据;
计算第一测量数据和第二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值;
将该差值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乘,得到待测量的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本发明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中,由于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将零应力桶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并在零应力桶中设置第一应变传感器,在零应力桶外的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第二应变传感器,然后再根据第一应变传感器和第二应变传感器输出的测量数据,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由于在上述计算过程中,从混凝土结构中的实际应变中去除了混凝土结构在无应力状态下的收缩应变,从而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应变(即温度收缩应力),因此可以准确地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将零应力桶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将零应力桶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其中,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零应力桶可以是钢圆桶或使用其它材料制成的桶。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设置该零应力桶的内径、长度等参数。例如,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零应力桶的内径可以为150毫米(mm),所述零应力桶的长度可以不小于300mm。此外,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零应力桶的内壁及底部敷垫浸湿的泡沫塑料。
步骤102,在零应力桶中设置第一应变传感器,并在零应力桶外的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第二应变传感器。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好零应力桶11之后,将在该零应力桶11中设置一个应变传感器,即第一应变传感器12,并且还需要在零应力桶外11的混凝土结构20中设置另外一个应变传感器,即第二应变传感器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5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