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棉或棉混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75778.7 | 申请日: | 2015-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0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缪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 |
| 主分类号: | D06M13/285 | 分类号: | D06M13/285;D06M13/41;D06M15/643;D06M11/44;D06M13/282;D06M13/447;D06M13/292;D06M101/06;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 |
| 地址: | 214177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棉 混纺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棉或棉混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与涤纶/锦纶混纺织物的可燃性比纯棉、纯涤纶/锦纶都大,其阻燃整理技术的难度高,特别是高涤纶/锦纶含量的混纺织物,其阻燃整理仍是急需解决的行业难题。由于涤纶/锦纶与棉纤维的燃烧性能各异,混纺后使燃烧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涤纶/锦纶燃烧时成为熔融状态,而棉纤维燃烧后炭化成为了支撑体,使熔融物在支撑体上铺展,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造成织物的燃烧更加剧烈,即所谓“烛芯效应”。另外,涤纶/锦纶的熔融物未能脱离织物,使涤纶/锦纶纤维的自熄性延长,直到裂解产物不能燃烧为止才能自灭,从而使续燃时间大大加长。
涤纶/锦纶与棉混纺织物难以实现阻燃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涤纶/锦纶和棉纤维两种聚合物或它们的裂解产物的相互热诱导,加速了裂解产物的溢出,因此涤棉或锦棉织物的着火速度比纯涤纶或锦纶和纯棉都快得多;同时在燃烧过程中,阻燃剂会在混纺织物的两种组分间迁移,而且随着混纺比例的不同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也不一样,导致燃烧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织物阻燃整理是利用包含一种磷化物和尿素的混合物进行处理的。现有技术虽然可以为织物带来了初始阻燃效果,但并未为织物带来足够的耐洗性,一般仅能耐洗10次,耐洗性较差。另外,由于高的轧液率导致处理后织物缺乏舒适度,使织物触摸起来手感很硬,因此没有足够的活动自由度。因此,这种整理织物特别不利于制作工作服。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纯棉或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方法,特别是针对高涤纶或锦纶含量的混纺织物,整理后的织物不仅要求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和耐洗性,并且要求手感好,穿着舒适。
CN104611928A公开了一种纯棉或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方法,其中采用了采用包含三种组分的组合物:组分A包括至少一种磷化合物;组分B包括至少一种胺类化合物,组分C包含至少一种柔软剂,使得所述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耐洗性、低气味以及柔软的手感。然而,该纯棉或棉混纺织物的导热性和阻燃性仍存在不足。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具有较优的导热性和阻燃性并同时具有耐洗性、低气味以及柔软的手感的纯棉或棉混纺织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棉或棉混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并有利于提高其导热性和阻燃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棉或棉混纺织物,所述纯棉或棉混纺织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组分A300~500份;组分B30~80份;组分C20~80份;组分D40~70份;其中,组分A包括至少一种磷化合物;组分B包括至少一种胺类化合物,组分C包含至少一种柔软剂,组分D包括氢氧化镁I和氢氧化镁II,所述氢氧化镁I的粒径为600~1000目,所述氢氧化镁II的粒径为8000~10000目。
本发明通过采用添加两种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镁与多种组分进行复配,大粒径的氢氧化镁颗粒形成导热网络,而小粒径的氢氧化镁颗粒填充在大粒径氢氧化镁之间,从而细密填充了导热网络,有利于提高纯棉或棉混纺织物的导热性;另外,氢氧化镁属于无卤阻燃剂,将其加入后,在提高导热性的同时也赋予了一定的阻燃性。
本发明中所述氢氧化镁I的粒径为600~1000目,例如可以是600目、700目、800目、900目、1000目,优选为700目;所述氢氧化镁II的粒径为8000~10000目,例如可以是8000目、8500目、9000目、9500目、10000目,优选为9500目。
本发明优选的组分D包括氢氧化镁I和氢氧化镁II,其中,所述氢氧化镁I的粒径为700目,所述氢氧化镁II的粒径为9500目。采用该组合的组分D可以使得纯棉或棉混纺织物的导热性和阻燃性达到最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纯棉或棉混纺织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组分A400份;组分B60份;组分C40份;组分D60份;其中,组分A包括至少一种磷化合物;组分B包括至少一种胺类化合物,组分C包含至少一种柔软剂,组分D包括氢氧化镁I和氢氧化镁II,所述氢氧化镁I的粒径为750目,所述氢氧化镁II的粒径为9500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磷化物为四羟甲基磷盐、四羟甲基磷盐与尿素初缩体、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阻燃剂DM-3070或环状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未经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5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纯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液
- 下一篇:色织纬纱上浆的工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