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变换多模块的拨码切换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75746.7 | 申请日: | 2015-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雷海波;张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L29/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3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换 模块 切换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换多模块的拨码切换电路,包括有控制电路、第一拨码开关和第一三合一模块,所述第一三合一模块包括有用户、环路和磁石子模块,所述第一拨码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合一模块的用户、环路和磁石子模块。本发明中三合一模块的输出接口可实现三种类型,减少切换操作从而避免损坏,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并利用两个三合一模块的配合实现四线音频通信接口功能;并且能利用两个三合一模块的配合实现四线音频通信接口功能;同时利用环路子模块实现磁石子模块,实现模块的复用,减少电路成本。本发明作为一种基于可变换多模块的拨码切换电路可广泛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可变换多模块的拨码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接口模块有用户、环路、磁石这几种类型,而一个接口只能对应一种功能类型,因此在变换功能类型时候,必须更换模块类型或是定制多个相对应功能的接口,这个过程会增加成本和造成更换模块时间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灵活切换功能、低成本的多功能通信接口模块。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可变换多模块的拨码切换电路,包括有控制电路、第一拨码开关和第一三合一模块,所述第一三合一模块包括有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所述第一拨码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合一模块的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二三合一模块,所述第二三合一模块包括有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二三合一模块的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三合一模块中的用户子模块与环路子模块为独立的电路模块,所述磁石子模块为环路子模块的模拟二线端叠加光耦和恒流源而成,所述光耦通过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端的光耦控制端口控制。
进一步,所述第一三合一模块还包括有第一模拟开关组,所述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端的模拟开关控制端口通过第一模拟开关组分别连接至用户子模块和环路子模块。
进一步,所述第二三合一模块与第一三合一模块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三合一模块还包括有第一通信切换模块,所述第一通信切换模块通过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端的模拟开关控制端口控制,所述第二三合一模块还包括有第二通信切换模块,第二通信切换模块通过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端的模拟开关控制端口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切换模块的第一端口与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端的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切换模块的第二端口与第一三合一模块的环路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切换模块的第三端口与第二通信切换模块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切换模块的第一端口与第二三合一模块的环路子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切换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端的接收端口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二拨码开关、第三三合一模块和第四三合一模块,所述第三三合一模块和第四三合一模块均包括有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所述第二拨码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三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合一模块的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所述控制电路的第四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四三合一模块的用户子模块、环路子模块和磁石子模块。
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控制铃流检测灵敏度的第三拨码开关,所述第三拨码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有远程通信子模块,所述控制电路与远程通信子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还设置有I2C通信接口、JTAG通信接口、串口通信接口和PCM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5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