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74332.2 | 申请日: | 2015-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乃庆;吴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6;C10N30/02;C10N30/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微量 润滑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99%的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由以下摩尔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季戊四醇1;
甲基丙烯酸0.5-1.5;
油酸1-3。
3.如权利要求2一种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和油酸加入聚合釜内,加入催化剂,充入保护气转换出聚合釜内空气进行反应,于160~200℃反应6~8小时,反应后减压排出水分,即为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
步骤二、往聚合釜内加入引发剂搅拌,保持反应温度160~180℃,聚合反应4~8小时以后,将聚合釜内的聚合物排出,在100℃以上的温度过滤去除杂质,即为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
4.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一种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选自质子酸、相转移催化剂、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催化剂为优选为浓度10-85%的磷酸。
所述磷酸有效质量百分比为所述反应物总重量的0.5~1%。
5.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一种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
所述引发剂的使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单体重量的0.5~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酯选自由一元醇和一元脂肪酸制备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单酯选自由天然油脂衍生的直链脂肪酸和一元低碳醇酯化反应得到的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单酯优选自异辛酸异辛酯、油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油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双酯选自由二元醇和一元酸或二元酸和一元醇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双酯选自己二酸二辛酯、辛二酸二异辛酯、壬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已二酸二癸酯、壬二酸二异癸酯、癸二酸二异癸酯、丁二酸二异辛酯、丁二酸二异癸酯、乙二醇二月桂酸酯、丙二醇二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肪醇磷酸酯选自由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醇和磷酸或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的脂肪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脂肪醇磷酸酯优选自三月桂醇磷酸酯、亚磷酸三月桂醇酯、异构十三醇磷酸酯、油醇磷酸酯、三异辛醇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肪酸盐选自棕榈酸锌、棕榈酸钴、棕榈酸铝、油酸锌、油酸钴、油酸铝、硬脂酸锌、硬脂酸钴、硬脂酸铝。
10.一种可降解微量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称取的脂肪酸盐加入部分单酯和/或双酯,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将聚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油酸酯、剩余的单酯和/或双酯、脂肪醇磷酸酯分别加入搅拌器中,在40~60℃的温度下搅拌0.5-1.5小时,取样观察完全透明时即可;
其中,所述部分单酯和/或双酯的用量为单酯和/或双酯总质量的1-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43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