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1981.7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3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驱动电极、呈多行多列排列的感应电极、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感应电极通过第一连接导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电连接,且位于同一列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通过同一条第一连接导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电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通过改变第一连接导线的布局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缩减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所占据所述触控面板的空间,提高所述触摸屏的分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有触控面板的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沿X轴方向共包含有三个重复单元,每一个重复单元中均包括一个驱动电极1和与之对应的若干个感应电极2,每个感应电极2通过第一连接导线3与第一输出引脚4电连接,每一个驱动电极1通过第二连接导线5与第二输出引脚6电连接。另外在图中,每一条连接导线(包括第一连接导线3和第二连接导线5)彼此电绝缘。
在现有的触控面板中,每一个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均对应一根连接导线和一个输出引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需要的连接导线和输出引脚数目众多,并且这些连接导线和输出引脚需要彼此绝缘设置,这无疑会占据触控面板上较大的空间,相应的,用于设置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区域相对很小。采用这种连接导线布局方式得到的触控面板并不能顺应高分辨率触控面板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通过改变第一连接导线的布局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缩减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所占据所述触控面板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驱动电极、呈多行多列排列的感应电极、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感应电极通过第一连接导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电连接,且位于同一列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通过同一条第一连接导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引脚电连接。
进一步地,与同一条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的所述感应电极之间至少相互间隔一个所述感应电极。
进一步地,与同一条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的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相互间隔两个所述感应电极。
进一步地,与同一列感应电极连接的第一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与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对应的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与同一列感应电极连接的第一连接导线设置在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进一步地,与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对应的驱动电极以折线方式设置在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之间,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之间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不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以垮桥方式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以折线方式设置的驱动电极形成的开口部,其开口方向沿所述同一列感应电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规律性排布。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一连接导线的布局方式,缩减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的数目,解决了设置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需要占据电容式触控面板较大的空间,致使用于设置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位置狭小,所述触控面板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缩减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一输出引脚所占据的所述触控面板的空间的目的,提高了所述触控面板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1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嵌式电容触控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触控面板以及触控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