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煤助燃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70170.5 | 申请日: | 2015-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5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阳开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开金 |
| 主分类号: | C10L9/10 | 分类号: | C10L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周玉红 |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煤 助燃剂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煤助燃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煤炭为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加大,因此节煤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另外,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以及有害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
向煤炭中添加助燃剂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助燃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仅仅从提高供氧的角度出发,瞬间作用强,但持续性较短,节煤效果不理想;
2、煤炭中可燃物质仍然得不到充分燃烧,热效率得不到充分利用,烟气中硫化物及有害气体排放量超标。
3、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煤助燃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不仅生产工艺简便,而且在配方中合理选择了原料的种类以及组成,使各原料均匀混合,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发生作用,助燃持续时间长;同时可以使煤炭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充分燃烧释放大量热量,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用时仅需要添加少量的节煤助燃剂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煤助燃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花生油22-24重量份、β-甲基丙烯酸18重量份、炭黑12重量份、双氧水7-9重量份、甘油30重量份、氧化亚铁6重量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选用合适的原料,并选择的最佳的配比,制作成的节煤助燃剂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使煤炭充分燃烧,释放大量热量,同时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使用时仅需要添加少量的节煤助燃剂就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称取花生油22-24重量份、β-甲基丙烯酸18重量份、炭黑12重量份、双氧水7-9重量份、甘油30重量份、氧化亚铁6重量份,将所有原料混在一起,混合均匀,得到节煤助燃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节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容易操作,不需要特殊的生产设备,可以把各种原料均匀的混合成一体,节能环保效果明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煤助燃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节煤助燃剂按照每公斤燃煤添加1g节煤助燃剂的比例均匀喷洒在燃煤上,并混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节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称取花生油22-24重量份、β-甲基丙烯酸18重量份、炭黑12重量份、双氧水7-9重量份、甘油30重量份、氧化亚铁6重量份,将所有原料混在一起,混合均匀,得到节煤助燃剂。
上述所述的重量份与实施例中的千克相对应。
实施例1
一种节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称取花生油22千克、β-甲基丙烯酸18千克、炭黑12千克、双氧水7千克、甘油30千克、氧化亚铁6千克,将所有原料混在一起,混合均匀,得到节煤助燃剂。
实施例2
一种节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称取花生油24千克、β-甲基丙烯酸18千克、炭黑12千克、双氧水9千克、甘油30千克、氧化亚铁6千克,将所有原料混在一起,混合均匀,得到节煤助燃剂。
实施例3
一种节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称取花生油23千克、β-甲基丙烯酸18千克、炭黑12千克、双氧水8千克、甘油30千克、氧化亚铁6千克,将所有原料混在一起,混合均匀,得到节煤助燃剂。
实施例1-3制备的节煤助燃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将上述的节煤助燃剂均按照每公斤燃煤添加1g节煤助燃剂的比例均匀喷洒在燃煤上,并混匀。
对比实施例
将实施例3制备的节煤助燃剂添加到高炉喷吹煤粉中,添加比例为每公斤燃煤添加1g节煤助燃剂,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置了不添加节煤助燃剂的高炉喷吹煤粉作为对照组,进行燃烧实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添加节煤助燃剂与不添加节煤助燃剂的燃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开金,未经阳开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0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