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枋、梁、柱倒棱加工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7130.5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鲁海林;魏居洲;鲁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夏县祥泰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C1/00 | 分类号: | B27C1/00;B27C1/12;B27C1/1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张华芳 |
地址: | 7318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倒棱 加工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枋、梁、柱倒棱加工机床。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具有中国文化概念的中式古典建筑,以其造型美观、实用大方、抗震性强,被世界公认。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展馆就是施用了古典叠木式的建筑样式,发挥了中华传统元素的作用,赢得了世界好评。特别是在汶川等地发生大地震后,人们更加反思建筑的安全性和保障性。从而,业界再次肯定了中式古典建筑技艺对此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负责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是由柱、梁、檩、枋、斗拱等大木构件形成框架结构承受来自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柱、梁、檩、枋、斗拱等大木构件传统加工方法是有镚子、刨子、斧子通过人工一镚一刨有削皮加工,费力费时,效率低下,如何应用现代机械加工原理,设计柱、梁、檩、枋、斗拱的加工机床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枋、梁、柱倒棱加工机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
一种枋、梁、柱倒棱加工机床,包括传动轴架、跑车架、跑轨、传动齿条、滚轮、离合轴、离合控制杆、手摇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轴、标尺、升降杆、连接件、卡紧手柄、卡紧组件、固定爪、导轨、固定架、电机座、倒棱刀、电动机和传动齿轮,跑车架上焊接传动轴架;传动轴架内设有离合轴和转轴;离合轴与离合控制杆连接;转轴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手摇轮连接。
跑车架上设有标尺和导轨;导轨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通过连接件与升降杆连接;升降杆上设有卡紧组件;固定爪与卡紧组件连接;卡紧组件上设有卡紧手柄。
上述的传动齿条固定在固定架下方。
上述的跑车架下设有滚轮;滚轮置于跑轨上。
上述的转轴上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
上述的电机座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有2个倒棱刀。
上述的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啮合。
上述的主动齿轮9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10的直径。
上述的倒棱刀21的刀体上设有安装孔24;刀体一侧设有弧形刀面25。
上述的2个倒棱刀21在电动机22的输出轴对称安装。
上述的固定爪17整体为钩形。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采用机械加工大木作梁、檩、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力,节约了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
2、由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充分发挥了使用效率,同时也解决了繁重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爪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倒棱刀的示意图。
图中:1-传动轴架、2-跑车架、3-跑轨、4-传动齿条、5-滚轮、6-离合轴、7-离合控制杆、8-手摇轮、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转轴、12-标尺、13-升降杆、14-连接件、15-卡紧手柄、16-卡紧组件、17-固定爪、18-导轨、19-固定架、20-电机座、21-倒棱刀、22-电动机、23-传动齿轮、24-安装孔、25-弧形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夏县祥泰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临夏县祥泰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7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分子水生产系统
- 下一篇:硫化物系固体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