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65090.0 | 申请日: | 2015-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7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福;李显凌;倪明阳;隋永新;杨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元件 自由度 位移 调节 装置 | ||
1.一种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1);
镜框(2),其设置于所述镜筒(1)的上方,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放置;
三自由度调节装置,其包括:
驱动器(8),其安装于所述镜筒(1)的外壁上;
柔性导向机构(1-3),其设置于所述镜筒(1)的内侧,且通过推杆(19)与所述驱动器(8)驱动连接,所述柔性导向机构(1-3)在驱动器(8)的驱动下,可分别沿X轴和Y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X轴和Y轴均建立于镜筒(1)所在平面,且所述X轴和Y轴相互垂直;
UR调节支链(6),其下端与所述柔性导向机构(1-3)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镜框(2)固定连接,所述UR调节支链(6)在所述柔性导向机构(1-3)的带动下,可驱动所述镜框(2)分别沿X轴、Y轴和Z轴进行移动,其中,所述Z轴为所述镜筒(1)的中心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R调节支链(6)包括:
第一连杆(6-9),其与所述柔性导向机构(1-3)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6-7),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6-9)的上方,与所述第一连杆(6-9)通过第一转动柔性铰链(6-8)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柔性铰链(6-8)的转轴沿所述镜框(2)径向设置;
第三连杆(6-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6-7)的上方,与所述第二连杆(6-7)通过平动柔性铰链(6-6)连接,且所述平动柔性铰链(6-6)的转轴沿所述镜框(2)的切线方向设置;
第四连杆(6-3),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杆(6-5)的上方,且与所述镜框(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6-3)通过第二转动柔性铰链(6-4)与所述第三连杆(6-5)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柔性铰链(6-4)的转轴沿所述镜框(2)径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转动柔性铰链(6-8)的转轴平行。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6-5)与所述第二连杆(6-7)之间平行并联设置有两个平动柔性铰链(6-6)。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向机构(1-3)包括:中间连杆(1-3-3),在所述中间连杆(1-3-3)的两侧各连接有2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簧柔性铰链(1-3-5),在所述第一板簧柔性铰链(1-3-5)的外侧端部连接有侧连杆(1-3-4),每个侧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板簧柔性铰链(1-3-1)连接到镜筒(1)上,其中,第二板簧柔性铰链(1-3-1)与第一板簧柔性铰链(1-3-5)平行。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自由度调节装置的个数为3个,分别以120°间隔设置于所述镜筒(1)和镜框(2)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向位移传感器(11),用于检测所述光学元件的轴向位移量;
偏心检测传感器(16),用于检测所述光学元件的偏心位移量;
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11)和所述偏心检测传感器(16)均与所述三自由度调节装置中的驱动器(8)电连接,并分别依据所述轴向位移量和所述偏心位移量控制所述驱动器(8)工作。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11)个数为3个,分别以120°间隔布置在所述镜框(2)的外侧;
所述偏心检测传感器(16)个数为2个,分别以90°间隔布置在所述镜框(2)的外侧。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光学元件三自由度微位移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11)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镜筒(1)上;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轴向传感器支撑座(5),其整体呈倒置的T字形,底端与所述镜筒(1)固定连接;
轴向传感器安装座(4),其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轴向传感器支撑座(5)的顶端,另一端与所述轴向位移传感器(1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50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光电分选装置
- 下一篇:生产呋喃甲醛的有机复合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