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SA智能检测系统及其传感器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63008.0 | 申请日: | 2015-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检测系统 电化学传感器 筛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追踪 磁性纳米粒子 传感器制备 改性电极 核心模块 检测结果 静电纺丝 医学临床 重要应用 假阳性 纳米金 构建 治疗 制备 诊断 敏感 检测 评估 医生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追踪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智能检测系统,以及其核心模块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的纳米金(铂)、磁性纳米粒子等改性电极,并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PSA智能检测系统长时间追踪筛查对象PSA水平,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该筛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以避免假阳性的检测结果,避免过度治疗甚至错误治疗。本发明具有敏感、特异、选择性高的特点,在医学临床诊断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PSA智能检测系统及其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一种抗原,属糖蛋白类物质,是公认的诊断前列腺癌的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现有技术评估前列腺癌风险的标准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
但有临床数据证明,PSA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并不能减少被筛查人群的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率,反而造成过多的不必要的治疗。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基于PSA水平的筛查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其特异性却不佳,因此当筛查对象从高危人群拓展到一般人群时会导致较多的假阳性,从而产生过度治疗甚至错误治疗。因此,长时间追踪一名患者PSA水平能够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该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有许多检测PSA水平的方法,但未实现高选择性的同时并且构建长期监测系统。
中国专利CN101070345B公开了一种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方法,利用了该专利发明的抗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即利用PSA包袱检测基质以竞争ELISA法检测PSA,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抗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PSA,单克隆抗体的PSA检测范围达0~2048ng/mL,该发明涉及到生物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中对抗体的特异性要求非常高,否则会出现大量假阳性的结果,另外对生物抗体保藏要求高,如保存不当,在实际操作中会造成极大的误差。
中国专利CN 101324576A公开了一种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试剂盒,是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G型免疫球蛋白功能区(IgGFc)融合蛋白作为标准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难以重组表达以及纯化与天然PSA接近的重组PSA的技术缺陷,大大降低了PSA检测试剂盒的制造成本。但没有对检测的精确性、抗干扰等方面作出改进。
中国专利CN104374908A公开了一种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生物传感器,利用银离子取代羟基磷灰石中钙制备了一种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快速检测PSA,将PSA的检测转化为银离子的检测,实现了较高的灵敏度。但该发明未提及系统追踪检测。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制备一种追踪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智能检测系统。
所述追踪检测PSA的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电化学传感器模块,智能存储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智能分析模块。
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模块由对PSA敏感的免疫电化学传感器组成。
所述电化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数据传输到所述智能存储模块,再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所述智能分析模块,将PSA数据趋势进行分析,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所述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如下:
(1)静电纺丝:用纳米金悬浊液与聚乳酸(PLA)的丙酮溶液,配制成纳米金有机悬浊液;将所述纳米金有机悬浊液加入到静电纺丝设备液体推进器中,进行静电纺丝,所述纳米金有机悬浊液从5~15个独立的喷射头喷射出,接收端为接地的玻碳电极,喷射头与玻碳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10cm,纺丝电压35-80kV,静电纺丝时间为3~15min,静电纺丝结束后,得到的纺丝膜未完全覆盖玻碳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3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