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掺杂的Ni基BaTiO3-TiO2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62862.5 | 申请日: | 2015-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彭富昌;邹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C01B3/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掺杂 ni batio sub tio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稀土掺杂的Ni基BaTiO3-TiO2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石油资源的枯竭,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寻找一种替代能源己经迫在眉睫。从国家安全和能源战略的角度出发,研究开发以一碳资源替代石油作为原料的新化学生产工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多、油少、甲烷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远景储量达400万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储量达4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1995年世界天然气需求量是2.2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23%,2010年将达2.9~3.1万亿立方米,占25%。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3.09万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0.24万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8.4%。天然气将是21世纪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中CH4的含量约为75%~90%、C2~C3的含量约为7%~15%。因此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在解决能源紧张、资源短缺,还是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煤层气和炼厂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和其它的低碳烷烃,在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将甲烷及低碳烷烃转化成有用的液体物质和化工原料,有极重要的应用价值。甲烷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又是化学上最稳定的分子之一,CH4是具有类似于惰性气体的非极性分子,C-H键能高达435kJ/mol,热力学上十分稳定;CO2也是很稳定的线性对称分子。它们的转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同时在化学理论研究上也是一个挑战。近年来提出的甲烷临氧CO2制合成气的新工艺以其诱人的环境效益和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正日益受到关注。该过程不仅克服了甲烷部分氧化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两个反应的内在缺点,而且具有H2/CO比可调的特殊优点。如何使这样稳定的分子得到有效活化,进而实现合理转化,成为目前多相催化领域中最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与传统蒸汽重整相比,甲烷与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取合成气,具有投资少、效率高、能耗低,以及合成气中氢气与一氧化碳比例合理等优势。但该过程是一强吸热反应(ΔH=248kJ/mol),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800℃)。因此,研制高活性、高选择和高稳定的催化剂是甲烷催化重整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该领域研究中的热点。由甲烷经合成气再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是天然气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据称,天然气化工产品中,60%的产品成本和装置投资于造气部分,所以造气一直是天然气化工开发研究的重点。甲烷转化成合成气有水蒸气重整、甲烷部分氧化、CO2重整3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组合,其中水蒸气重整早已实现工业化,但存在能耗高、投资大、所得合成气H2/CO=3,不适于F-T合成及其他重要后续过程等缺点。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过程中产生的H2/CO比约为1,是费-托合成及羰基合成的理想原料。甲烷的二氧化碳重整:CH4+CO2→2CO+2H2,ΔH298K=247.3kJ/mol。该反应利用引起温室效应的CO2气体,对缓解大气污染和环境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早在1928年,国外研究人员将Fe、Co、Ni、Cu等负载在粘土、硅石等耐高温混合物上,发现以Ni和Co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具有较高活性。然而,对该反应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Ashcroft在Nature上发表了有关CH4-CO2重整方面的研究论文,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载体、助剂、反应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2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