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61872.7 | 申请日: | 2015-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高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1/30 | 分类号: | C07K1/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疏水 表面 结晶 蛋白质 方法 | ||
1.一种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蛋白质的缓冲液滴加到具有超疏水表面的基材上,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缓冲液,然后将基材置于盛有缓冲液的密闭容器上方,4~40℃放置至晶体析出;
上述的蛋白质为溶菌酶或β-酮脂酰-ACP合成酶或刀豆蛋白A或牛血清蛋白;
上述的具有超疏水表面的基材是表面具有微纳尺度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或表面具有微纳尺度铜的基材或表面具有微纳尺度SiO2的基材,其中所述基材为硅片、玻璃、Cu片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表面具有微纳尺度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溶菌酶的HEPES缓冲液和含三(2-羧乙基)膦的HEPES缓冲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调节pH值为6.0~10.0,所得混合液中溶菌酶的浓度为2~5mg/mL,三(2-羧乙基)膦的浓度为20~30mmol/L;将所得混合液滴加到基材表面,在潮湿环境中室温培养1~2小时,然后将基材表面用超纯水清洗干净,真空干燥,得到负载微纳结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在负载微纳结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其中所述的低表面能物质为全氟辛酰氯、全氟十二烷基三氯硅烷、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硅烷、4,4,5,5,6,6,7,7,8,8,9,9,10,10,11,11,11-十七氟十一酰氯、十八碳酰氯、十六碳酰氯中的任意一种,得到表面具有微纳尺度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
上述表面具有微纳尺度铜的基材的制备方法为:将50mL含有50mmol/L EDTA、50mmol/LCuSO4、0.1mol/L硼酸的水溶液用1mol/L NaOH水溶液调节pH值至7.0后,将负载微纳结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浸入其中,再加入50mL 0.1mol/L二甲胺硼烷水溶液,30℃反应3小时,得到表面具有微纳尺度铜的基材;
上述表面具有微纳尺度SiO2的基材的制备方法为:将基材放置在蜡烛上方,点燃蜡烛3~5分钟,即得到负载微纳结构碳黑的基材;将负载微纳结构炭黑的基材置于干燥器中,并在干燥器中放置盛有四乙氧基硅烷和氨水的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的小烧杯,24小时后炭黑表面沉积上一层SiO2,然后将该基材置于马弗炉中600℃煅烧2小时,炭黑被烧掉,得到表面只有微纳结构SiO2层的基材,再将该基材置于盛有1H,1H,2H,2H-全氟辛基三氯硅烷的密闭容器上方,室温真空密闭放置3小时,得到表面具有微纳尺度SiO2的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质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20mg/mL时,蛋白质为溶菌酶或β-酮脂酰-ACP合成酶,将包含蛋白质和沉淀剂的缓冲液滴加到具有超疏水表面的基材上,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缓冲液,然后将基材置于盛有缓冲液的密闭容器上方,4~25℃放置至晶体析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菌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0~100mg/mL时,将仅含溶菌酶的缓冲液滴加到具有超疏水表面的基材上,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缓冲液,然后将基材置于盛有缓冲液的密闭容器上方,4~25℃放置至晶体析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质的质量-体积浓度为5~80mg/mL时,蛋白质为刀豆蛋白A或牛血清蛋白,将包含蛋白质和沉淀剂的缓冲液滴加到具有超疏水表面的基材上,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缓冲液,然后将基材置于盛有缓冲液的密闭容器上方,25~40℃放置至晶体析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液是醋酸钠缓冲液、柠檬酸钠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HEPES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任意一种,其pH值为4~7。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利用超疏水表面结晶蛋白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剂是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硫酸铵、聚乙二醇2000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18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