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58383.6 | 申请日: | 2015-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王旭;童晓茜;吴波震;马猛;施燕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4 | 分类号: | G02F1/1334;C09K19/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响应 拉伸 液晶 散射 显示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是将液晶物理凝胶涂覆于导电可拉伸膜表面,再在液晶物理凝胶表面覆盖一层导电可拉伸膜制得;所述导电可拉伸膜为含导电材料的聚氨酯膜或含导电材料的硅橡胶膜;所述导电材料为纳米银线AgNWs;所述液晶物理凝胶质量组成为:98.3-99.9%的液晶基体化合物和0.1-1.7%的凝胶因子;所述液晶基体化合物为5CB或E7液晶;所述凝胶因子为下列式(I)~(IX)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因子为式(I)、(II)和(II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三种化合物按质量比1:1:1~1:2:3的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因子为式(IV)所示化合物和式(V)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者按质量比1:0.2~5的混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因子为式(VI)、(VII)和(VIII)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三种化合物按质量比1:1:1~1:2:3的混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因子为式(IX)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物理凝胶由如下质量配比的物质构成:99-99.5%的液晶基体化合物以及0.5-1%凝胶因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可拉伸膜按如下方法制备:(1)将5~10mg/mL的纳米银线AgNWs与甲醇、异丙醇以体积比1:1:2~1:4:8混合成AgNWs溶液,将AgNWs溶液平铺于载玻片上,待溶剂完全挥发后,继续取相同体积的AgNWs溶液平铺于同一块载玻片表面,重复10~30次,然后将载玻片于140~200℃加热8~15min,加热完成后,于去离子水中浸泡8~15min,取出载玻片再于140~200℃加热8~15min,筛选电阻值为5~500Ω的载玻片,获得含导电层的载玻片;(2)将聚氨酯的无泡预聚物或硅橡胶的无泡预聚物加入由步骤(1)制备的含导电层的载玻片制备的模具中,控制膜厚度0.5~1.5mm,转移完成后,在150℃下加热固化10~15min,随后趁热将模具剥离,得到导电可拉伸膜;所述聚氨酯的无泡预聚物是将聚氨酯Clear95A和聚氨酯Clear95B以质量比1:1.5混合均匀后,在25℃、真空条件下放置10min,获得聚氨酯的无泡预聚物;所述硅橡胶的无泡预聚物是将硅橡胶道康宁SYLGARD184A和硅橡胶道康宁SYLGARD184B以质量比10:1混合均匀后,在25℃、真空条件下放置20min,获得硅橡胶的无泡预聚物。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140~260℃温度下,按配方量将液晶基体化合物和凝胶因子充分混匀10~20min,溶解完成后,获得液晶物理凝胶;趁热将液晶物理凝胶置于150~180℃烘箱内,均匀涂覆于导电可拉伸膜表面,液晶物理凝胶层厚度控制在0.5~1mm,冷却室温,再将另一层导电可拉伸膜置于凝胶表面,封装,获得所述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是利用聚氨酯的无泡预聚物或硅橡胶的无泡预聚物在导电可拉伸膜周围,在25-100℃下加热固化35min-24h进行封装;所述聚氨酯的无泡预聚物是将聚氨酯Clear95A和聚氨酯Clear95B以质量比1:1.5混合均匀后,在25℃、真空条件下放置10min,获得聚氨酯的无泡预聚物;所述硅橡胶的无泡预聚物是将硅橡胶道康宁SYLGARD184A和硅橡胶道康宁SYLGARD184B以质量比10:1混合均匀后,在25℃、真空条件下放置20min,获得硅橡胶的无泡预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83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集线器功能的足球运动人偶玩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夹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