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降低农作物镉污染的修复药剂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7723.3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芝;李端峰;邓培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沛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215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农作物 污染 修复 药剂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农作物镉污染的修复药剂及使用方法;所述修复药剂包含以下原料:天然表面活性剂5‑45重量份,氧化剂4‑15重量份,硅酸盐矿物材料10‑60重量份。本发明的修复药剂一方面通过灌溉等农事活动,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从而改变了固液界面性质,削弱了土壤中的镉离子与土壤之间的粘附性,从而促使了重金属离子与土壤脱离,与活性物质生成络合物,减少了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另一方面修复药剂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不稳定的镉发生反应,以不溶性镉盐沉淀稳定化,从而显著降低了种植农作物中的镉含量,达到安全农产品质量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农作物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药剂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镉污染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进入人体的镉,除引起骨质疏松、骨骼萎缩、关节疼痛的“痛痛病”外,主要累积在肝、肾、胰腺、甲状腺和骨骼中。使肾脏器官等发生病变,并影响人的正常活动。造成贫血、高血压、神经痛、骨质松软、肾炎和分泌失调等病症。所以,农产品镉污染的修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目前,镉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工程修复法:工程修复法主要有客土法、换土法和翻土法。客土法是向污染土壤内加入大量的干净土壤,覆盖在表层或混匀,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换土法就是把污染土壤取走,换入新的干净土壤;翻土法是采用深耕的方式使狙击在表层的污染物分散到深层,达到稀释和自处理的目的。其中,客土法和换土法主要用于重度污染的土壤,而翻土法主要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工程措施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彻底、稳定的特点,但其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引起土壤肥力下降。
2、物理化学修复法:物理化学修复法主要有土壤淋洗法、玻璃化法和电化学法等。土壤淋洗法利用淋洗剂淋洗污染土壤,使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液相中,降低污染物的毒性;玻璃化法是在现场使用电加热,将污染土壤熔化,冷却后形成化学惰性的、非扩散的坚硬玻璃体技术;电化学法是利用外加电场所产生的动电效应驱动土壤中的污染物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富集的污染物可在电极区得到集中处理和分离。但这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修复成本高昂、能耗大、甚至存在二次污染。
3、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师利用种植某种植物来净化受镉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植物修复法按其修复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植物萃取、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根系过滤、植物降解。其中,植物萃取是指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污染物并运送至植物地上部分,通过收割地上部分物质而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治理周期长,后期植物手机、处理工艺复杂,维护管理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避开对土壤镉的处理,控制农作物对镉的吸收,降低农产品中镉的含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材天然、原料广泛、制备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效率高、治理效果好的用于降低农作物镉污染的修复药剂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修复药剂一方面通过灌溉等农事活动,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从而改变了固液界面性质,削弱了土壤中的镉离子与土壤之间的粘附性,从而促使了重金属离子与土壤脱离,与活性物质生成络合物,减少了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另一方面修复药剂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不稳定的镉发生反应,以不溶性镉盐沉淀稳定化,从而显著降低了种植农作物中的镉含量,达到安全农产品质量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1.一种用于降低农作物镉污染的修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药剂包含以下原料,其重量份数为:
天然表面活性剂为5-45重量份,优选10-40重量份,更优选20-30重量份;
氧化剂为4-15重量份,优选5-15重量份,更优选6-1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沛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沛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77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