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7069.6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0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卢玉成;朱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12 | 分类号: | B26D1/12;B26D3/02;B26D7/26;B26D7/02;B26D7/01;B26D5/08;B26D5/38;B26D7/27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3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塑旋切 装置 | ||
1.一种氟塑旋切装置,用于对氟塑棒料进行旋切以生成相应厚度的氟塑薄膜,其中,该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氟塑棒旋转的旋转驱动单元和用于驱动旋切刀具进给以切削氟塑棒的进给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包括主动齿轮、与该主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同步旋转的旋转主轴以及设置在相对从动齿轮另一端的顶针机构,其中所述氟塑棒一端与所述旋转主轴固定连接以被同步驱动旋转,另一端通过所述顶针机构顶紧,动力通过所述主动齿轮传递至从动齿轮并进而通过所述旋转主轴带动该氟塑棒旋转;
所述进给驱动单元包括间隔一定距离并行设置的两进给丝杠、与所述丝杠配合并可在其驱动下相对所述旋转主轴径向移动的导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轨机构端部的刀具,动力通过所述两丝杠同步驱动所述导轨机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刀具进给,使之与旋转中的氟塑棒接触并进而根据设定的进给距离进行旋切,获得相应厚度的氟塑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其中,所述导轨机构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侧导轨,每侧导轨包括位于上方的副导轨和位于下方的副导轨,整体形成双工字型导轨结构,各导轨均通过导轨支撑件支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其中,所述工字型导轨的每侧导轨包括位于上部的主导轨和下部的副导轨,各导轨采用支承结构进行支撑和导向,其中,主导轨与对应的支承结构之间的间隙设置有调整镶条,同时副导轨与对应的支承结构之间的间隙也设置有调整镶条,用以减小和调整导轨与相对滑动的支承结构间的间隙,保证进给精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其中,所述旋转主轴转速和切刀进给速度采用电子齿轮控制,即对旋转主轴和进给速度之间进行闭环控制逻辑,可通过调整旋转主轴转速和进给驱动电机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对旋切的厚度薄膜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齿轮组,其相对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的第一齿轮组设置在另一端,该第二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其中第二齿轮组的从动齿轮与所述顶针同轴,该第二齿轮组与第一齿轮组同轴连接并均连接到外部动力上,可同步转动,以用于从两侧同步驱动氟塑棒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其中,所述顶针机构包括顶针以及与其动力连接的液压缸,所述顶针通过液压缸驱动实现移动,从而实现对氟塑棒的顶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氟塑旋切装置,其中,所述两丝杠分别与一组锥齿轮组动力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同时与两锥齿轮组的输入轴连接,用以将动力通过对应的锥齿轮输出至丝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70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