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属性叠后振幅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6899.7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9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罗延;郑连弟;毛凌;郑四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幅补偿 高程差 煤层 均方根振幅 地震属性 校正函数 地震资料 构造条件 平面坐标 振幅属性 振幅数据 交会 沉积 高程 失真 压制 发育 恢复 分析 | ||
一种地震属性叠后振幅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叠后地震资料中提取振幅数据;获得属性点均方根振幅或绝对值振幅A={(x,y,z)|z≥0},其中x、y为属性点的平面坐标,z为坐标x、y处的振幅值;恢复煤层沉积时的古构造,基于古构造,计算相对高程差H’={(x,y,C‑h)},其中h为坐标x、y处的高程值,C为古构造高程差;对属性点均方根振幅或绝对值振幅A和相对高程差H’进行交会分析,获得关于振幅和相对高程差之间关系的校正函数F(H’);基于校正函数F(H’)和所述振幅A,进行振幅补偿。这种振幅补偿方法考虑了煤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古构造条件,压制了煤层引起的煤层多次波导致的振幅属性失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与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煤层多次波干扰的地震属性叠后振幅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从应用地球物理的角度对地震属性的定义是地震数据中反映不同地质信息的子集,是刻画、描述地层结构、岩性以及物性等地质信息的地震特征量。地震属性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定性描述分析、定量提取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相干、倾角、方位角为代表的多维属性。
国内按提取方式、应用领域可以将地震属性分为:(1)建立在运动学、动力学基础上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振幅、波形、频率、衰减特性、相位、相关分析、能量等;(2)以油藏特征为基础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表征亮点、暗点、AVO特性、不整合圈闭或断块隆起异常、含油气异常、薄层油藏、地层间断、构造不连续、岩性尖灭、特殊岩性体等。
国外,Taner等将地震属性分为物理属性和几何属性两类;A.R.Brown则将地震属性分为4类:时间属性、振幅属性、频率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其中时间属性提供构造信息,振幅属性提供地层和储层信息,频率属性提供其他有用信息,吸收衰减属性提供渗透率信息。其中地震振幅或能量信息反映了波阻抗差、地层厚度、岩石成分、地层压力、孔隙度及含流体成分的变化。可用来识别振幅异常或层序特征,也可用来追踪地层学特征、识别岩性变化、不整合、气体以及流体的聚集等。
地震属性研究包括属性的提取、属性的标准化与优化、优化属性的转换与应用3个方面。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发展至今,地震属性的优化和优化属性的联合分析已成必然,目前已经产生的属性优化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利用专家知识进行优化和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自动优化。但是,目前的方法具有局限性。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该盆地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盆地南部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在地震勘探领域普遍适用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该区域会受到很大干扰,所带来的属性假象会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部署形成误导。
这种属性假象是由煤层等特殊地质体引起的真实响应,而非资料处理流程和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的。现有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尽管会在优化处理之前进行标准化,但仍是来自地震数据体的信息。勘探目的层地震振幅信息受到多套煤层产生的层间多次波干扰,影响了地震属性所反映的真实地层信息的比重,目前尚无完全压制煤层层间多次波的有效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以消除这种特殊地质体引起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对受到干扰的地震振幅属性实现叠后补偿修复,压制多次波信息产生的影响,提高真实地层信息在地震属性中所占的比重。
本公开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地震属性叠后振幅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叠后地震资料中提取振幅数据;
获得属性点均方根振幅或绝对值振幅A={(x,y,z)|z≥0},其中x、y为所述属性点的平面坐标,z为坐标x、y处的振幅值;
恢复煤层沉积时的古构造,基于所述古构造,计算相对高程差H’={(x,y,C-h)},其中h为坐标x、y处的高程值,C为古构造高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68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机透平转子轮毂榫槽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道相似相干速度谱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