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及其植物中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56723.1 | 申请日: | 2015-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必胜;陆建超;扶雄;刘瑞海;颜盛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hplc 同时 测定 金银花 及其 植物 氧化 活性 成分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食品、保健品等行业领域,具体是一种同时测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HPLC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HPLC中的波长转换技术,用于同时检测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
背景技术
金银花是我国传统中药,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待初开的花。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金银花主要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苷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以木犀草苷及其代谢前体木犀草素为代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目前天然产物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二阶导数光谱法、系数倍率法薄层色谱扫描法(T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导数极谱法和HPLC法与其它方法的联用。目前,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比如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等逐渐地被精确的检测方法所取代。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已经成为主流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能够检测到天然产物单体化合物的含量,得到的试验数据更精确。
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是药材金银花中的代表性药效成分,中国药典2000年版公布了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2005年版新增并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来测定木犀草苷含量的标准方法,但由于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分子结构差异较大,要采用不同的HPLC分析方法对两种物质含量进行分别测定,需要用到两种不同的色谱柱及检测条件,工作量大,测定时间长,不利于快速分析和大批量样品质量控制的需要。
中国发明专利201110031466.4提出一种HPLC波长切换同时测定白芍及炮制品中9种成分含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同一种检测条件和波长切换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增加质量覆盖面的目的,又可以保证每种成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被检测,提高检测灵敏度。中国发明专利201210079072.0提出一种HPLC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牡丹皮、大黄牡丹皮药对及含大黄牡丹皮药对的制剂中多种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以及不同的检测波长,可依次测定样品中1‐6种成分的含量。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对于金银花中多种有效成分同时检测方法的存在空白缺失,以及HPLC检测方法在多种中药材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工作流程简便的采用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及其植物中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建立一种基于HPLC的检测方法,首次提出基于HPLC转换波长技术及梯度洗脱技术应用于同时检测金银花中的3种标志性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根据金银花中3种有效成分分子性质的差异,运用HPLC梯度洗脱技术控制其洗脱时间,以及根据其分子结构及波谱性质差异,运用波长转换技术,达到同时检测的目的;采用梯度洗脱和检测器波长转换技术,通过调节色谱条件(流动相、柱温、流速、波长等),实现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检测。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及其植物中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试样溶液的配制:取干燥的金银花或其植物叶茎0.5~2.0g,切细并搅碎后放置容器中,加质量浓度为50~80%乙醇5~20ml,超声处理,过0.45μm的滤膜,添加乙醇定容,得测试样溶液;
2)测定金银花中3种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取步骤1)的测试样溶液,上ODS色谱柱,梯度洗脱:洗脱液为乙腈与磷酸水的混合液,乙腈在所述混合液中的质量浓度为0.1~1.0%;流动相中乙腈的浓度梯度随时刻的变化情况如下:
(1)第一梯度,从起始时刻0min至时刻t1,质量百分比计,乙腈由初始的CA0上升到CA1;t1=5~13min;CA0=0.1~10%;CA1=13~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6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