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旋转底座的可翻转辊式复合板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4187.1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金贺荣;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15/00 | 分类号: | B65H1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底座 翻转 复合板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现有复合板制备过程,在运输线中,只能观察复合板上表面情况,对于复合板下表面情况不易观测,不合格产品有可能继续进入下一环节。
它的不足之处:浪费资源,浪费成本,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资源,节约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的带旋转底座的可翻转辊式复合板输送装置。
本发明主要包括翻转输送机构和旋转底盘机构,翻转输送机构的下表面与旋转底盘机构的上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
其中,上框架为长方形平板,上框架的中部设有条形通孔。在上框架下表面的四个夹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滑轨,滑轨的上端与上框架相连。滑轨的下端固定在下框架上,下框架的下表面设有大液压缸,大液压缸上部的活塞杆与下框架的下表面相连。下框架的下部固定连接电机A,电机A的输出轴的上套接电机链轮A。下框架与上框架的结构相同。在每个滑轨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竖直的滑杆,该滑杆的截面呈凸字型。在每个滑杆上插接滑块,滑块固定在滑动框架的四个夹角处。在滑动框架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位置对应的两组固定块,每个固定块的上端与小液压缸一端的活塞杆相连,每个小液压缸的另一端固定在上框架的下表面。小液压缸驱动滑动框架沿滑轨上下移动。滑动框架的下表面与下框架的上表面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若干组轴承座A,在滑动框架的下表面的每组轴承座A内分别插接从动辊子的两端,下框架的上表面的每组轴承座A内分别插接主动辊子的两端,每根主动辊子的一端,靠近轴承座A的内侧设有一组双排链轮,从外侧到内侧分别为链轮A和链轮B,全部主动辊子上的双排链轮位置相对应。上述电机链轮A与相邻的第一根主动辊子的链轮B通过链条A相连,第一根主动辊子的链轮A与第二根主动辊子的链轮A通过链条B相连。相邻主动辊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根主动辊子和第二根主动辊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为双链轮连接方式。最好,滑动框架的下表面与下框架的上表面设有位置相对应的8组轴承座。在上述上框架、滑动框架和下框架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若干个贯穿上框架、滑动框架和下框架的侧边板,在每个侧边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一组轴承座B,轴承座B之间插接侧边辊子的两端。最好上框架、滑动框架和下框架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5个贯穿上框架、滑动框架和下框架的侧边板。在一个侧面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电机B,电机B的输出轴的上套接电机链轮B。每根侧边辊子的一端,靠近轴承座B的内侧设有一组双排链轮,从外侧到内侧分别为链轮C和链轮D,全部侧边辊子上的双排链轮位置相对应。上述电机链轮B与相邻的第一根侧边辊子的链轮B通过链条C相连,第一根侧边辊子的链轮A与第二根侧边辊子的链轮A通过链条D相连。相邻主动辊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根侧边辊子和第二根侧边辊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为双链轮连接方式。在下框架的下部与4个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下框架内部设有一通孔,通孔内部插接轴,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轴承座C,轴承座C固定在一组对应的底座的上端。上述结构为翻转输送机构。
底座的下端与圆盘的上表面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上述大液压缸的下端与圆盘的上表面相连。圆盘的下表面与大齿轮上部固定相连,大齿轮的内侧与下部与底盘底座通过滚柱活动连接,组成滚动轴承结构。该大齿轮与小齿轮相互啮合,在该小齿轮的中部插接输出轴,该输出轴的一端与小齿轮相连,输出轴的另一端与底座电机相连。底座电机固定在底盘底座的上表面。上述结构为旋转底盘机构。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调节滑动框架上下移动,夹紧所运输复合板;通过液压缸驱动,实现上框架定轴翻转90°,用于上下表面的观测,如不合格,由底盘旋转机构带动旋转,将复合板推入后续处理线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可使复合板在运输过程中实现翻转的目的,进而进行在线观测,同时分离出有缺陷的复合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带旋转底座的可翻转辊式复合板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带旋转底座的可翻转辊式复合板输送设备旋转底盘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带旋转底座的可翻转辊式复合板输送设备翻转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滑动框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从动辊子轴与轴承座之间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侧边板上的双链轮连接方式的示意简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框架上的双链轮连接方式的示意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4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