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四轮定位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2372.7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王青伟;苏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13 | 分类号: | G01M17/013;G01C1/00;G01C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 ||
本发明适用于四轮定位仪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3D四轮定位仪包括立柱组件、相对于立柱组件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固定于升降装置上的横梁组件以及安装于横梁组件两端的摄像装置;立柱组件包括立柱以及固定于立柱上且沿立柱高度方向铺设的齿条;升降装置包括套设于立柱并相对于立柱滑动的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并具有驱动轴的驱动电机以及安装于驱动轴上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该3D四轮定位仪利用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以带动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上横梁组件相对于立柱上下移动,从而自动跟踪、控制摄像装置与测量靶之间的相对高度,以使摄像装置完成全视域测量,极大地提高了3D四轮定位仪对各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四轮定位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四轮定位仪。
背景技术
3D四轮定位仪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数码影像定位仪,它主要采用了物理透视学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D四轮定位仪技术应用于汽车四轮定位仪是近几年发展的新产品。它摒弃了常规产品中所使用的许多昂贵、繁杂的电子元器件和复杂且易受干扰的电子线路,从而避免了很多由此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对四轮定位仪的推广使用产生积极的影响。采用新颖、简捷的数码摄像3D技术是汽车维保领域的一大突破。3D四轮定位仪即利用光线反射原理达到测量汽车车轮各角度的目的。在车辆检修过程中,为留出合适的维修工位,方便维修人员在底盘操作,需要经常调整举升机的高度,这样测量靶会脱离摄像机的视域,检修数据被中断,给检修工作带来不便。
目前常用的3D四轮定位仪主要有横梁固定式,或者是内外套接打孔穿销方式。横梁固定式是横梁安装于立柱上的某个固定高度,不可上下调节;内外套筒打孔穿销式的升降装置,其调整方式也不方便,两者对现场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检修过程中,需要经常调整举升机的高度,这样容易使标靶脱离摄像机的视域,检修数据被中断,给检修工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四轮定位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3D四轮定位仪无法方便调节高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3D四轮定位仪,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地面上的立柱组件、安装于所述立柱组件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立柱组件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上并横向设置的横梁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横梁组件两端以摄取图像信息的摄像装置;所述立柱组件包括为中空结构的立柱以及固定于所述立柱上且沿所述立柱高度方向铺设的齿条;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立柱并相对于所述立柱滑动的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具有驱动轴的驱动电机以及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上并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容置于所述立柱中并与所述立柱平行设置的配重棒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和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配重棒上的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顶部的滑轮,所述拉绳绕设于所述滑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立柱外部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以及另一端位于所述立柱内并连接至所述配重棒。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顶部以安装所述滑轮的固定座,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所述拉绳套设于两所述滑轮上横跨所述固定座且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立柱内外。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与所述齿条相对的主面板、沿所述主面板两侧朝向所述立柱两侧弯折延伸以分别环抱于所述立柱两侧的套接部以及沿是主面板朝远离所述立柱一侧突出延伸以固定安装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部,所述主面板设有供所述齿轮穿过以与所述齿条配合的导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四个分布于所述固定支架四个角上并安装于所述套接部上的限位滚轮,各所述限位滚轮包括固定于所述套接部上的连接轴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位于所述立柱侧壁与所述套接部之间的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外周与所述立柱侧壁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23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