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52255.0 | 申请日: | 2015-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田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立强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25/00;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化脓 脑膜炎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成人与儿童急性期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
细菌抵达脑膜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外伤或手术直接接种、淋巴或血流播散等。通常脑膜炎是由菌血症发展而来。细菌多由上呼吸道侵入,先在鼻咽部隐匿、繁殖,继而进入血流,直接抵达营养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或在该处形成局部血栓,并释放出细菌栓子到血液循环中。由于小儿防御、免疫功能均较成人弱,病原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引起化脑。婴幼儿的皮肤、粘膜、肠胃道以及新生儿的脐部也常是感染侵入门户。副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既可作为病灶窝藏细菌,也可因病变扩展直接波及脑膜。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和轻型病例,炎性渗出物多在大脑顶部表面,以后逐渐蔓延,使全部大脑表面、基底部、脊髓被一层脓液覆盖。蛛网膜下腔充满浆液脓性分泌物,脑桥前面、第四脑室底及桥脑与小脑之间尤甚。脑膜表面的血管极度充血,常有血管炎,包括血管与血窦的血栓形成,血管壁坏死、破裂与出血。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通常采用注射抗生素和抗毒性药物,但是,大量的抗生素使用对人的大脑造成一定的伤害,经常性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使人的免疫力变得低下,有的患者一旦停止注射抗生素,很快又重新感染。中医中药治疗脑膜炎相比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西药显效较慢,但很多中药也有很好的灭菌和抗病毒性,并且使用中药疗效较为稳定和安全,不会产生抗生素的过敏危险、大脑伤害、免疫力低下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易复发的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鹿衔草2-5份,七叶一枝花2-4份,地榆3-7份,香薷1-3份,罗汉果根1-4份,白蔹2-5份,红蒿枝2-4份,藏青果3-5份,吉祥草1-4份,金果榄1-5份,大豆黄卷3-7份,鼠尾粟2-5份,岩青兰1-3份,羊角参2-4份,老君须2-4份,牡丹皮5-7份,百合6-10份,金银花8-15份。
优选的,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鹿衔草4份,七叶一枝花3份,地榆5份,香薷2份,罗汉果根3份,白蔹5份,红蒿枝2份,藏青果3份,吉祥草3份,金果榄2份,大豆黄卷5份,鼠尾粟4份,岩青兰2份,羊角参2份,老君须3份,牡丹皮5份,百合7份,金银花10份。
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甘、苦,温,归肝、肾经,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
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华重楼的根茎,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
地榆,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苦酸,寒,归肝、肺、肾、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罗汉果根,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根,利湿止泻;舒筋。主腹泻;舌胖;脑膜炎后遗症。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苦,微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红蒿枝,为菊科植物杯菊的全草,味苦,性凉,清利湿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主湿热泻痢;小便淋痛;咽喉肿痛;吐血;衄血。
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幼果,味苦,微甘,涩,性微寒,清热生津;利咽解毒。主虚证白喉;扁桃体炎;菌痢;痢疾;肠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立强,未经田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2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