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气式自动放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1585.8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7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晓燕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气式 自动 放苗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苗机领域,具体为抽气式自动放苗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广,现代农业单靠人工劳作已经满足不了农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现有的放苗机如CN00202765.8,采用刀具划破薄膜实现放苗放苗的目的,现有的放苗机如CN200620033404.1,采用热熔薄膜实现放苗的目的。
以上放苗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使用以上放苗机放苗时,容易产生划伤和烫伤禾苗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抽气式自动放苗机,实现自动放苗,减轻农民的劳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抽气式自动放苗机,其包括,电瓶组1,左侧车架2,轴3,驱动电机4,导线5,车轮6,中央处理器部分7,右侧车架8,支撑杆9,抽气机10,限位支撑架11,抽气软管12,喇叭形抽气硬管13,连杆14,曲柄15,伺服电机16,电机支撑杆17。
所述电瓶组1放置在左侧车架2上。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在轴3上。所述中央处理器部分7和驱动电机4、电瓶组1通过导线5连接。所述车轮6固定连接在轴3顶端。所述中央处理器部分7固定在右侧车架8上靠近车轮6的一端。所述支撑杆9底端固定连接在右侧车架8的中间。所述抽气机10固定连接在右侧车架8靠近支撑杆9的一端。所述限位支撑架1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车架2和右侧车架8上。所述喇叭形抽气硬管13套在限位支撑架11中,通过抽气软管12和抽气机10连接。所述连杆14一端铰接在喇叭形抽气硬管13上,另一端铰接在曲柄15上。所述伺服电机16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撑杆17的上端。所述电机支撑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左侧车架2的中部。所述曲柄15一端与伺服电机16的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支撑杆9的顶端用轴承连接。
所述喇叭形抽气硬管13的个数为1-10个。
所述驱动电机4作间歇性行进,每次行进距离为一个行距并控制整个机器行进。
所述中央处理器部分7控制驱动电机4和伺服电机16。
所述电瓶组1给整部机器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不伤及禾苗。
2、自动化程度高。
3、减轻农民的劳动量。
4、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抽气式自动放苗机,实现自动放苗,减轻农民的劳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抽气式自动放苗机,其包括,电瓶组1,左侧车架2,轴3,驱动电机4,导线5,车轮6,中央处理器部分7,右侧车架8,支撑杆9,抽气机10,限位支撑架11,抽气软管12,喇叭形抽气硬管13,连杆14,曲柄15,伺服电机16,电机支撑杆17。
所述电瓶组1放置在左侧车架2上。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在轴3上。所述中央处理器部分7和驱动电机4、电瓶组1通过导线5连接。所述车轮6固定连接在轴3顶端。所述中央处理器部分7固定在右侧车架8上靠近车轮6的一端。所述支撑杆9底端固定连接在右侧车架8的中间。所述抽气机10固定连接在右侧车架8靠近支撑杆9的一端。所述限位支撑架1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车架2和右侧车架8上。所述喇叭形抽气硬管13套在限位支撑架11中,通过抽气软管12和抽气机10连接。所述连杆14一端铰接在喇叭形抽气硬管13上,另一端铰接在曲柄15上。所述伺服电机16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撑杆17的上端。所述电机支撑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左侧车架2的中部。所述曲柄15一端与伺服电机16的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支撑杆9的顶端用轴承连接。
所述喇叭形抽气硬管13的个数为1-10个。
所述驱动电机4作间歇性行进,每次行进距离为一个行距并控制整个机器行进。
所述中央处理器部分7控制驱动电机4和伺服电机16。
所述电瓶组1给整部机器供电。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电瓶组,2-左侧车架,3-轴,4-驱动电机,5-导线,6-车轮,7-中央处理器部分,8-右侧车架,9-支撑杆,10-抽气机,11-限位支撑架,12-抽气软管,13-喇叭形抽气硬管,14-连杆,15-曲柄,16-伺服电机,17-电机支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晓燕,未经石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1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石牙茶林下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温室立面通风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