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济型高强度海底管线钢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0881.6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桥;郭斌;邹航;毛新平;李利巍;崔雷;徐锋;孔君华;王庆达;刘小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60 | 分类号: | C22C38/60;C22C38/28;C21D8/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型 强度 海底 管线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用钢及生产方法,具体地属于一种经济型高强度海底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陆地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新的资源开采向海洋、极地等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延伸。目前,已探明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占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34%,而海洋天然气的年产量也达到全球天然气年总产量的32%,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一半以上对深海、超深海海域进行了石油勘探,因此,海洋油气开采用钢,尤其是深海、超深海海域用海底管用钢的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底管道运行过程中需要承受高的外部海水压力和内部输送压力,同时还需要承受海底低温洋流、涡激等给海底管道造成的频繁冲击,因此需要所采用的管线钢原材料具有高的均质稳定性、良好的抗压溃能力、高强度、优异的低温韧性、抗变形能力和疲劳性能。
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高端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管线钢系列产品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必须开发新的经济型生产工艺。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232809.3的文献,公开了“深海用≥25mm厚的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其采用低C、高Mn,较高Nb、Mo,适量加Cu、Ni、Cr、V、Ti等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结合中厚板TMCP工艺生产厚规格海底管线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文献由于Mn、Nb含量高,并添加Ni、Cu等贵重合金元素,生产成本很高,且采用单张钢板轧制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092713.5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经济型X70石油天然气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其采用中低C、较高Mn,并添加Cr、Nb、V、Ti等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结合中厚板TMCP工艺生产高强度X70管线钢的制造方法,该文献采用0.10%以上的碳含量设计,Mn含量亦较高(1.25~1.50%),不可避免的会形成较严重的中心偏析和带状组织,导致韧性不足,难以满足海底管线钢高洁净度、高均质化要求,且同上采用单张钢板轧制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001802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经济型高韧性X70管线钢热轧板卷的制备方法”,其用低C、较高Mn、高Nb,适量添加Cr、Ti等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结合热连轧控轧控冷工艺生产X70级管线钢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采用较高Mn、高Nb的成分设计,生产成本也较高;再精轧开轧温度高,轧后冷却速率低,使强度难以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强度、韧性不足、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满足使用性能即屈服强度Rt0.5≥485MPa,抗拉强度Rm≥570MPa,屈强比Rt0.5/Rm≤0.90,延伸率A50mm≥30%,通卷强度波动≤30MPa的前提下,使生产成本较现有技术降低至少5%的经济型高强度海底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经济型高强度海底管线钢,其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50~0.080%、Si:0.10~0.30%、Mn:0.80~1.30%、P:≤0.015%、S≤0.0015%、Cr:0.10~0.30%、Nb:0.015~0.040%、V:0.020~0.045%、Ti:0.010~0.025%、Al:0.010~0.050%、N:≤0.008%,残余元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必须满足:As≤0.010,Sn≤0.02,Pb≤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经济型高强度海底管线钢的生产方法,其步骤:
1)常规冶炼并连铸成坯后,对铸坯加热,加热温度为1150~1200℃;
2)进行粗轧,控制粗轧结束温度在970~1030℃,粗轧累积压下率不低于70%,末两道次道次压下率不低于25%;
3)进行精轧,控制精轧温度在760~960℃,精轧累积压下率不低于70%,并采用恒加速轧制,加速度控制为0.0004~0.010m/s2;
4)进行冷却,控制冷却速率不低于70℃/s,终冷温度300~450℃;
5)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在200~350℃,并控制通卷卷取温度波动≤30℃;
6)自然冷却至室温,待用。
本发明中各元素的作用机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0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