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箱系统及用于感测穿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0506.1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下川晋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22 | 分类号: | F02D41/22;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罐 负压 燃料箱 燃料箱系统 背压室 穿孔的 负压泵 通气管 施加 感测 主室 大气开放 判定器件 阀构件 配置 气压 连通 判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箱系统及用于感测穿孔的方法。燃料箱系统包含:燃料箱;过滤罐;通气管;阀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处,且分成燃料箱侧主室、过滤罐侧主室、以及背压室;管,其配置为使所述过滤罐的内部向大气开放;负压泵,其设置在所述管处,且通过所述过滤罐和所述通气管将负压施加至燃料箱内部;判定器件,其用于根据当在所述负压泵处产生负压时的气压的行为来判定所述燃料箱的穿孔的不存在/存在;以及负压施加通路,其将所述管与所述背压室连通,且配置为在负压不通过所述过滤罐的情况下,将来自所述负压泵的负压施加至所述背压室。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箱系统及用于感测穿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如下的燃料箱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3-144942号):在所述燃料箱系统中,阀构件(膜片阀)设置在将燃料箱与过滤罐(canister)连通的通气管处。在该燃料箱系统中,通常,阀构件是关闭的,从而燃料箱是密封的。另一方面,在执行关于穿孔是否已经出现在燃料箱处的感测(在下文中简称为“穿孔感测”)时,通过向阀构件的背压室施加负压并打开阀构件,用于诊断的泵的负压被导入燃料箱。具体地,通过设置将在过滤罐侧处的通气管与阀构件的背压室连通的过滤罐侧旁通路,来自泵的用于诊断的负压被施加至背压室。
在这种燃料箱系统中,从通过用于诊断的泵来施加负压直到阀构件打开需要一些时间,而该时间影响穿孔感测所需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在阀构件设置在将燃料箱与过滤罐连通的通气管处的结构中,能够缩短穿孔感测所需时间的燃料箱系统和穿孔感测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燃料箱系统包含:燃料箱,其能够将燃料容纳在其内部;过滤罐,其通过吸附剂吸附和释放在所述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通气管,其将所述燃料箱与所述过滤罐连通,且配置为将所述燃料箱内的所述蒸发燃料传送至所述过滤罐;阀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处,且分成:燃料箱侧主室,其与在燃料箱侧处的所述通气管连通;过滤罐侧主室,其与在过滤罐侧处的所述通气管连通;以及背压室,其布置在阀构件主体的与布置所述燃料箱侧主室和所述过滤罐侧主室那侧相反的一侧处;管,其配置为使所述过滤罐的内部向大气开放;负压泵,其设置在用于向大气开放的所述管处,且通过所述过滤罐和所述通气管将负压施加至所述燃料箱内部;判定器件,其用于根据当在所述负压泵处产生负压时的气压的行为来判定所述燃料箱的穿孔的不存在/存在;以及负压施加通路,其将所述管与所述背压室连通,且配置为在负压不通过所述过滤罐的情况下,将来自所述负压泵的负压施加至所述背压室。
在该燃料箱系统中,燃料箱和过滤罐通过通气管连通,且阀构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处。燃料箱能够因阀构件关闭而被密封。
当在负压泵处产生负压时,负压通过过滤罐和通气管被导入阀构件的过滤罐侧主室内。此外,负压还通过负压施加通路被导入阀构件的背压室内。
另一方面,燃料箱内压被导入阀构件的燃料箱侧主室内。因此,在主室(燃料箱侧主室和过滤罐侧主室)侧处的内压相对于背压室的内压变高,从而阀构件主体移动并且阀构件打开。当阀构件打开时,负压泵的负压能够通过通气管被导入燃料箱内。
判定器件根据当如上所述的在负压泵处产生负压时的气压行为,来判定燃料箱的穿孔的不存在/存在。
在该燃料箱系统中,来自负压泵的负压从如下的负压施加通路被导入背压室而无需通过过滤罐:所述负压施加通路将向大气开放的管与背压室连通。与负压经由过滤罐被导入的结构相比较,背压室的内压的降低速度变快了如下量:所述量对应于不存在由于过滤罐的吸附剂而导致的通气阻抗(压力损失)。因而,从在负压泵处产生负压到阀构件的打开的时间缩短,而结果,穿孔感测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0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燃气轮机防喘振放气能量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