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和保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0307.0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数据传输 保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和保持方法,实现传感器网络的汇聚和接入。分为上行和下行方向数据传输。上行方向数据传输时ONU光网络单元接收传感器网络的上行数据,将数据帧封装在EPON数据帧结构的净荷部分,调用QoS处理策略,对不同的传感器网络,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分别送到相应的优先级队列,优先权级别高的数据流先发送。下行方向数据传输时,EPON数据帧传输到ONU光网络单元中解封装后处理并送往传感器网络协调器。该方法实现将多个传感器网络通过EPON汇聚接入核心网,以便实现多个传感器网络的综合管理、集中调度,更便于采集、分析、处理来自多个传感器网络的大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数据传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和保持方法。
背景技术
传感器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目前,传感器网络通常是接入个人计算机或者局域网,这样的接入方式不便于对多个传感器网络进行监控,并且不便于对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通信链路传送数据,无线通信链路的物理层可靠性较低,有较高的差错概率。有线通信链路的物理层性能稳定,通信质量较高,可以提供电信级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障。
通过对有线通信链路系统扩展无线业务接口形成融合性异构网络,可以集中控制有线和无线业务,统一实现多业务远程管理、维护和业务发放等。该系统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的可靠性,便于运营商实现多种业务的接入。这样的异类物理链路的接入如何实现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和保持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在现有EPON系统的基础上将多个传感器网络通过EPON(Ethernet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无源光纤网络)汇聚接入核心网,以便实现多个传感器网络的综合管理、综合分析、集中调度,更便于采集、分析、处理来自多个传感器网络的大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和保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上行方向数据传输,ONU光网络单元接收传感器网络协调器的上行数据,将所述上行数据的数据帧封装在EPON数据帧结构的净荷部分,调用QoS处理策略,对不同的传感器网络,人工对应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将反映优先级的字段写入以太网帧的头域中,分别送到相应的优先级队列,若所述ONU光网络单元的发送时隙到达,则ONU光网络单元发送各个优先级队列的数据,优先权级别高的数据流先发送;通过ODN光分配网络将EPON数据帧传输到OLT光线路终端,然后送往核心网中的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中心的接口;
S2、下行方向数据传输,OLT光线路终端接收核心网中的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中心的下行数据,通过ODN光分配网络将EPON数据帧传输到ONU光网络单元,并在所述ONU光网络单元中解封装后恢复成符合传感器网络协调器有线业务接口格式的异类数据帧,然后送往所述传感器网络协调器发送。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
S11、所述ONU光网络单元接收传感器网络协调器的上行数据;
S12、完成所述ONU光网络单元上下行控制器的配置,实现上下行数据通道的控制;
S13、对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数据进行分类提取,提取数据长度、正文和校验码,然后分配不同的存储空间进行存储,所述存储空间包括正文区、长度区、校验码区,分别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长度计数检验和CRC检验,若计数值等于上述数据长度并且CRC校验正确,则将存储的正文和长度作为上行以太网帧净荷数据并跳至下一步骤,若计数不正确或者CRC校验有误的数据帧将被丢弃;
S14、将所述上行以太网帧净荷数据组装成EPON数据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0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